第09版:产业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期看点
小门小户只能惨淡经营?
政企合作大戏不能荒腔走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门小户只能惨淡经营?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易,增强双方了解和信任
图为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崔煜晨

2015年1月10日上午,北京市崇文门新世界女子百货的购物区域还门庭冷落,而地下一层的餐饮区域却熙熙攘攘。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天设在这里。

与记者的想像不同,市集上的商品并不只是单一的蔬菜水果。几十个摊位经营着从基本的粮食蔬果、生鲜熟食到其深加工产品,以及小吃零食等不同种类的产品。销售者均为中小规模的有机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可以直接从生产者的手中购买。

“市集搭建了一个平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面对面地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同时满足双方的购买和销售需求。一方面强调公平交易,让小型家庭农场和农户有一个好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关注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核心召集人常天乐说。

成立之初也曾陷入困境

没有合适地点、足够人员和资金,入集标准不明确都曾是市集面临的问题

“市集”给人的印象是传统的,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出现却与现代的艺术有关。2010年9月,日本艺术家植村绘美和一群国际艺术家在北京发起了“有机农夫市集”活动,初衷是从艺术角度关注和鼓励农村与城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

后来,现在的召集人常天乐加入,将农夫市集逐渐向大众扩展,使市集从短暂的行为艺术变成持续供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户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易的平台。

实际上,市集成立之初,遇到的困难也不少。首先,找到适合开展市集的地点比较困难。召集人们利用了社区、商场、餐厅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在不同地方不定期地开展市集。在积累了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力之后,有一些商场、餐厅开始愿意免费为市集提供活动场地。

其次,市集成立之初人手和资金都很紧张。由于具有公益性质,市集吸引了一些志愿者,市集最初两年的运营基本都依靠他们。据了解,目前市集的全职工作人员只有7人,兼职人员两人,无法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因此,市集现在对志愿者的需求仍然很大。

记者在市集上看到,有不少志愿者前来帮忙,他们中间有的是从消费者转变而来的。在市集上,志愿者会帮农户销售商品、搬运货物、制作宣传用品、撰写广告词等,为保障市集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选择合适的农友即产品生产者,也是市集成立时面临的问题之一。当时,由于对于入集标准的规定并不明确,曾有一些偏商业性质的农场加入市集。后来,市集的组织人认为,要尽量为那些把农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小农提供平台,要把市集打造成一个公益性的平台,而非纯商业模式经营。

于是,市集将农村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返乡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带动周边村民从事有机农业种植以及对“三农”问题解决有良性推动的生产者作为优先支持的对象。市集的摊户也分为4种:一是真正的传统农民,二是新农人,三是服务性组织,四是一些手工作坊和餐厅。

如何回应缺乏认证的质疑?

小农户不适合进行有机认证,市集通过严格的准入程序、生产标准为消费者把关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下,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但随之而来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有媒体曾报道,市集上多家商户没有有机认证。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缺乏认证,市集在打“擦边球”。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副调研员孔源博士介绍说,从事有机农业的小农户进行认证较为困难。一是规模小,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很难保证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因此不容易通过认证;二是认证需要费用,体量小的农户增加的成本较高,不适合进行认证。

他认为,小农户从事有机农业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是对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的补充。从长远看,有机农业发展需要规范化和适度集约化的经营。“而目前来看,只要小农户在生产中贯穿有机理念,符合消费者需求即可。”孔源说。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也意识到了认证问题的存在。由于国内有机认证程序复杂、费用高昂,普通的中小规模农业生产者难以承受,认证后的食品如果没有合适的销售平台,也不会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因此,市集组织者对入集的农户有严格的准入流程。申请入集的农户要先提交申请,填写农场的基本状况。初步判断符合标准后,市集的工作人员会先与农户交流,再组织其他农友和消费者一起实地考察农场,了解农场的生产过程和周边环境等状况。即使在考察农场之后,市集工作人员仍然需要与农户接触较长一段时间,最后经过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才能确定其是否能入集。

“现在申请进入市集的生产者很多,我们考察的申请者大多因为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入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者说。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品质,市集对已经入集的农户也有严格要求。首先,认同有机理念,耕种过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养殖密度合理,散养为主,不喂含抗生素和激素的饲料。第二,公开透明,愿意和消费者沟通其生产方式和方法,帮助消费者获取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规模合理,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第四,具有合作

精神,愿意和其他农户、消费者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市集也鼓励消费者参与筛选、监督。

据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研究的社会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怡洁介绍,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几年前开始引入国际认可的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基于利益相关方的主动参与,对生产农户进行评估。与第三方有机认证相比,PGS更适于面向小农和直接市场,能够将很多本不会被第三方认证考虑的农民纳入一个负责的有机生产体系。“在严格的准入制度下,市集摊户数量增长十分缓慢。”李怡洁说。

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

搭建市集、门店和网络等不同销售平台,通过消费者参与建立与农户之间的信任

对有机农户来说,找到销售渠道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记者偶遇从河北来的一对夫妻,他们正打算从事有机农业,但销售渠道一直没有找到。这次前来是为了考察,也向其他农户取经。

名为“快乐返乡青年”的农户黄利峰向这对夫妻介绍了他的经验,他说:“市集是我们主要的销售渠道,我们也有自己的淘宝店,但很少有顾客主动找上门,网上大都是在市集上认识的回头客购买。”

黄利峰的摊位名称是根据他自己的经历所起的,两年前,他曾在北京一家有机农业合作社工作。后来看准了有机农业的前景,他开始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张家口市经营自己的小农场,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从事有机农业。他现在主要生产土豆等农产品,每次在市集的销售也比较可观。

然而,对他来说,现在的盈利也是建立在前两年亏损的基础上,这似乎是有机农户的必经之路。

一家名为“柳树家的”农户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一家人销售有机浆果产品4年了,前两年都是在欠债,去年的情况有所好转,预计今年能把债务还上。”农户的男主人金鹏说。

据他介绍,他们的浆果都是从大兴安岭运来的,父母在那边供货,夫妻两人在这边加工。金鹏说:“像我们这样低成本的小农户都经过几年的发展才开始盈利,可想而知,大的有机农业合作社等经营有多困难。”

为帮助农户进一步拓宽销路,除传统市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者还开拓了淘宝和微信两个网络销售平台,并北京三元桥成立了一个“集室”,作为固定销售场所。

现在,市集开展的地点、时间会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公布,市集也有了不少固定的消费者。记者在市集上看到,有消费者专门前来寻找一家销售有机鸡蛋的农户。“这是我们的回头客。”常天乐说,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加强农户与消费者的沟通,举办分享会,组织农场参观等活动,通过消费者参与的方式建立起与农户之间的信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