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霾也能从窗户溜进来?
今年底美国将停用部分PFAS
图片新闻
加快化学农药替代研究减少残留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5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对于室外,室内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更显著
霾也能从窗户溜进来?

 

◆本报记者李军

“现在公众很关心呼吸健康,雾霾治理成为近几年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张林表示,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肉眼观测室外雾霾强度,或经网络获取PM2.5官方监测值等,并据此采取防护措施。但对于室内PM2.5水平,人们往往存在认知盲区,而且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获得实时的数据。

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等联合发起的“北京室内环境PM2.5调研行动”,日前发布了研究结果,张林是此次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同时,调研还发现,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若主动采取措施则对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显著。

但也有专家表示,此次调研结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其中有些调研数据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如楼层与室内空气质量等级对应关系问题等。

平均而言,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浓度比例为0.67,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

对于室内PM2.5浓度水平,由于房屋深度较小,无法进行直观的能见度判断,加之室内环境差异性较大,专业PM2.5检测设备庞大昂贵,难以进行普遍实时的检测,这使得人们对室内PM2.5污染程度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把室内空气质量的定量数据呈现在公众面前,扫除公众对室内PM2.5污染的认知盲区,以便及时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张林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本次研究活动历时4个月,通过社交媒体面向公众征集志愿者,研究团队把自主开发的基于云端校准技术的便携式PM2.5检测仪PiMi空气盒子,免费提供给志愿者。志愿者可通过手机APP终端利用蓝牙随时获取PiMi空气盒子的数据,再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包上传至PiMi的数据云平台。

在2014年11月14日~2015年1月30日期间,研究组共获得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北京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同时,研究团队还同步获得了包括采样环境的基础建筑条件、人为净化行为和污染行为在内的影响因素标记,以及同期室外PM2.5浓度等数值。

“研究团队结合采样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人均室内PM2.5摄入量为室外的4倍。”张林说。

另外,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82.6 微克/立方米,属于轻度污染,并且在1/3的时间内,室内空气处于“污染” 等级(大于75微克/立方米)。

对此,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公众不要误解,认为室内PM2.5污染比室外更严重。之所以在室内摄入量更大,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另外,对于1/3时间室内处于污染等级的结论,他认为应该有前提条件,如外部 空气质量差、室内不开窗通风、室内人居活动多等。总体而言,室内外环境相对比较均匀。如果长期不通风,加上室内比较高的人居活动水平,污染物确实容易累积。

“在总体平均意义上,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PM2.5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同时,随着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内外PM2.5浓度比值呈现下降趋势。”张林说,研究还发现,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PM2.5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略优于小于500米的。

对于这个调研报告的相关结论,彭应登表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些结论此前已被实验证明,此次调研属于再次印证或者量化。

公众可通过主动行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污染源控制、通风过滤和净化室内空气等,以降低身边的污染

专家认为,烹饪、吸烟、打扫和其他增尘行为会引起室内PM2.5浓度水平明显的波动。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我们是否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这样影响呢?

对此,张林向记者表示:“虽然室内外空气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我们发现人的主动行为是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据介绍,室内PM2.5控制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实现,即污染源控制、通风过滤和室内空气净化。其中,污染源控制是从源头避免或减少PM2.5的产生,如可利用屏障设施进行隔离,不让其进入室内。这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的最经济有效途径。

另外,张林告诉记者,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了明显作用。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在室外PM2.5监测值低于75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在室外监测值高于150微克/立方米时,开窗通风会加重室内污染。

同时,张林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空气质量监测一般是由环保部门负责,但是环保部门所做的空气质量监测主要是大气质量,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不管是认知上,还是标准上,都存在一定盲区。

在他看来,人们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关注和了解还远远不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数据,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终能够促成更多的改变。比如,研发绿色建筑材料,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

“本次研究是清华大学的自主行为,并且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我们还将与医学领域的专家开展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张琳告诉记者。

□ 室内防霾

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有哪些因素?

◆在室内抽烟

实验证明,室内有人抽烟的情况下,来源于二手烟中的细颗粒物约占室内PM2.5总量90%左右。在一个35平方米房间内吸一支烟,在距离吸烟者3~6米的地方,空气中PM2.5浓度可达到300微克/立方米。连续吸3支烟,在距离吸烟者1.5米的地方,空气中PM2.5浓度达到1700微克/立方米。

◆家具和装修材料释放

不少装修材料虽无重味,但仍然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并成为室内PM2.5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变成空气质量的隐形杀手。

◆厨房油烟

家庭做饭炒菜时,所用燃料不完全燃烧及油烟,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去,会使室内PM2.5浓度迅速升高。油烟产生的颗粒物属于化学刺激物,长期接触也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

◆积尘

生活中的粉尘容易堆积,而这种积尘也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隐藏在被子、床上、沙发下、地毯甚至空调里,当有人活动时,这些积尘就会扬起,很容易被人吸到肺里。

不同声音

“扬灰层”说法不靠谱?

购买楼房时,看层高不如看位置

针对研究报告中“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的结论,很多专家并不认同。之前,网上也有说法,9~11层空气污染最严重,被称为“扬灰层”。

对此,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室内空气质量与具体楼层并无绝对的对应关系。他解释说,污染物浓度在高度上的垂直分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在静稳条件下,近地面由于受到扬尘等影响,污染物浓度确实较高。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公布后,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公开发表长微博,质疑这一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表示,PM2.5的等级基本与楼层没有关系,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的说法并不成立。

李汀引用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2003年发表的论文《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文中的数据表明,楼层每相差33层,其PM2.5的数值仅相差15~16微克/立方米,变化十分微小。

她认为,居民一般都居住在30层以下,当空气质量变差时,这些楼层的PM2.5上升幅度几乎一致,每个楼层的差别更是微乎其微,17层并没有特殊“优势”。

据了解,广州对于PM2.5浓度跟垂直高度是否有关也有研究。从2014年1月起,研究人员在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上设置了3个梯度空气监测站,分别是488米、168米和118米,并与地面的监测站进行数据对比。

从一年多来在“小蛮腰”进行的监测结果看,确实存在高度越高、PM2.5浓度越低的趋势,最高点488米的PM2.5浓度几乎只有地面的1/3。但是,从大气监测的角度看,100米以下都属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包括PM2.5)相差甚微。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楼层高度3米计算,33层以下楼层PM2.5浓度分布较为均匀,浓度差别不大。

专家表示,购买楼房时,看楼层不如看位置,如周边有没有重要污染源,通风情况如何等,如果周围空气污染很严重,哪个楼层也无法幸免。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