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资源有价 何以度量?
黄山加快能力建设 发挥示范作用
海口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南通引导公众保护生物生存空间
河北出台湿地保护规划
中俄跨国界保护区网络扩大
图片新闻
三江源生态退化得到初步遏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5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江源生态退化得到初步遏制
二期工程应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据新华社电 日前公布的《青海三江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生态成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表现出“初步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但仍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专家认为,二期工程应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一期工程于2005~2013年实施,总投资75亿元。

《三江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生态成效评估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有关部门共同完成。报告显示,在工程实施后,三江源绝大部分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Ⅰ类和Ⅱ类,草地面积净增加123.70平方公里,水体与湿地面积净增加279.85平方公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492.61平方公里,草地载畜超载量由129%降低到46%,植被覆盖度提高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9.18%。总体上,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报告同时指出,一期工程的实施仅是起步,具有局部性、初步性的特点,荒漠化减少的面积未能抵消30年来增加的面积,水体增加的面积未能抵消30年来减少的面积,草场载畜仍然超载,水土流失量略有增加。三江源生态状况虽然趋好,但尚未达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凸显。

2013年底,国务院通过《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工程已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继远说,相比于一期工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所承担的“应急抢救”任务,二期工程应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以推动实现三江源地区“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最终目标。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因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于此而得名,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中期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退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