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应知/开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对气候变化 提交自主贡献目标
自然——音乐的生命力
好书推荐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音乐的生命力

作者:韩宝强 资民筠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赵向往

“看见鸟飞的时候,我的耳朵总是自然响起音乐。稻田里白鹭鸶飞翔的姿势,使我听见了小提琴的声音,从容、优美,而有自尊。雨后剪着尾羽的燕子,时张时弛,使我听见了钢琴的声音,欢愉、跳跃,而昂扬……常常在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睛就看见鸟飞翔的样子,有时配着海浪,有时配着平原,有时配着森林……”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以诗意的语言,揭示音乐与自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与《音乐与自然》一书所推崇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本书吸引我的关键在于,它提出了“音乐即自然,自然即音乐”的独到观点。

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艺术家,都对音乐与自然进行过深刻论述,揭示音乐源于自然的本质。《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音乐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效法的当然也是大自然的规律。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书中谈何时开始有音乐时,写道:“当我们在森林里漫步时,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听起来真像一支乐曲;而细雨敲打窗户,鸟儿放声歌唱,不也是美妙的音乐吗?”这大自然的音乐确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音乐来自心灵,而心灵的源泉是美妙和谐的大自然。对于音乐家这一特殊群体而言,音乐与自然有着浑然天成的默契与融合。因而,音乐家更愿意走进大自然,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音乐家被自然之美激起创作灵感。一座山、一片水、一棵树、一只鸟,都能激活他们无穷的乐思,拓宽他们敏感的思维,从而产生奇妙的音乐。

世人公认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它最打动音乐家的是潺潺溪水、浓浓绿意。这里森林密布,河网交错,吸引了小约翰·施特劳斯、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光顾,并在此留下不少经典之作。《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无不说明正是森林、河流触发了音乐家们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施特劳斯曾说:“如果说我有才能,那我得感谢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的一切力量都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我所感觉到的旋律,充满在她的天空中。我只不过是用心倾听并记录下来罢了。”

1792年,贝多芬从德国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他的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在大部分时光里,他用音乐与自然亲切交流。在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贝多芬创作了《田园交响曲》,乐曲中有流水声、鸟鸣声、牧人的歌声,处处生机盎然,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贝多芬自己也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

每年6月,享誉世界的柏林森林音乐会都会在瓦尔德尼森林剧场如期举行。在保护完好的葱郁森林中,伴着夏日轻拂的晚风,听众或坐或卧,一边听着精彩演奏,一边享用浪漫的烛光晚餐。在这里,指挥家、演奏者和听众,个个悠然自得,忘情地投入音乐给人带来的欢乐中,气氛轻松而欢快。这是在任何音乐厅中都无法体会到的,唯有森林中的音乐会,能给人带来这般独一无二、惬意难忘的美好体验。

如今,在自然环境里举办的音乐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成为潮流和时尚。国外知名的有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维也纳夏季露天音乐会,国内有张北草原音乐节、中国伊春森林音乐会等。身在其中,有时竟辨不清,我们究竟是作了自然与音乐的中介,还是借音乐与自然私语。

掩卷沉思,我们的地球家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唯有留住美丽的生态环境,才能守住音乐创作的沃土。音乐是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寄托。假如世上没有了音乐,人类孤独、躁动的灵魂该如何安放?假如音乐少了森林、山川、河流,又如何给人带来欢乐?

人类与自然互惠互助,相依相存。唯有拯救森林、湿地,保护自然,我们和子孙才能世世代代怡然天地间,创作和享受净化心灵的美妙音乐。

简介

我们常常认为,音乐与自然之间若要发生关联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人类,因为音乐是属于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2001年美国《科学》周刊杂志重点推介的一篇研究报告却动摇了这种观点。这篇研究报告是由几位在音乐学、心理学、生物学和海洋学等不同领域工作的学者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其成果的核心观点是:除了人类,在其他生物中也有音乐的存在。

本书作者韩宝强,文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一直关注和思考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书中,作者从音乐作品中的自然声响、音乐中的自然规律、音乐与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阐述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