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安康找到农村污水处理好路子
柞水合力打造秦岭最美“会客厅”
女子民兵治沙连
丹凤四项措施防治农业污染
汉阴保住乡愁赢得游客富了口袋
陕西完成林业治污减霾任务
榆林治沙构筑陕北绿色防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5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榆林治沙构筑陕北绿色防线
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3%,植被覆盖率达53.43%
 

◆本报通讯员张云飞 肖成

在陕西榆林,一部生态建设史就是一部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史,通过60年几代务林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才在毛乌素沙地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走廊。

新中国成立前,榆林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0.9%。而目前,榆林全市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157万亩,相当于66.5万个足球场的面积。林木覆盖率达到33%,有效降低了风沙危害。全市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沙退人进、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实现了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治沙首先要有信念,下定决心干好这件事,不怕吃苦,与荒沙做斗争。”治沙英雄石光银说,从1984年开始种树,他就以农户的形式治理荒沙,当年只有7户人家,如今发展为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治理荒沙、碱地面积达25万亩,林草覆盖率最高达90%以上。

据了解,陕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集中在榆林。针对沙化土地不同类型区,榆林还走出一条不断升级的科学治沙之路。

榆林采取乔、灌、草相结合,人工、飞播、封育相结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结合,实施一改(改良土地)、三化(林网化、水利化、园林化)、八配套(田、渠、水、林、路、电、排、技)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等造林治沙实用技术,提高了治理水平,保证了治理成效。

榆林市初步走上沙漠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促治沙的治沙良性循环之路,建立起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新能源等为主的沙产业体系,以林草为保障,沙区成为榆林市粮食主产区和全省畜牧业基地、新食品长柄扁桃油原料基地。

2012年起,榆林市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和“全面治理荒沙三年行动”,植树造林300多万亩,残留的50万亩流沙得到有效治理。

目前,榆林从城区到乡村的绿色主框架已经形成,在黄河沿岸形成以红枣为主的红色经济林,在中部黄土丘陵区形成“两杏”为主的黄色经济林,在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011年的30.7%提高到33%,植被覆盖率达53.43%。

榆林市环保局局长王海洋介绍,随着榆林生态环境改善,榆林市的降水量逐年增加,榆林城区二级以上天数也越来越多,2015上半年榆林收获131个蓝天。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