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脉水脉 家园命脉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5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脉水脉 家园命脉
——临海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展示
临海市开展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练
创模让古城更美丽
 

“七山一水三分田”的浙江省临海市,濒东海之滨,居括苍山下。经年流淌的灵江水,养育了这里百万人口;千年台州府源远流长,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临海人智慧、勤奋和富有创造力的秉性。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先后擦亮了临海市这样一张张“名片”:2006年获国家园林城市,2008年获国家卫生城市,2012年获中国宜居城市,还有浙江省的“美丽城市”试点市,进而在2013年吹响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集结号。

■创模之持之以恒篇

改革开放推动了临海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面对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临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坚持着环境模范城市创建的方向。

早在2003年,临海市就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同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三项创建工作。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并分别于2009年、2014年通过复审;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于2012年通过复审;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于2013年通过复审。2013年,临海市委、市政府再次全面部署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围绕“千年古城新崛起”的奋斗目标,将创模和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近几年的工作重心来抓,以创模助推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部、省环保厅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创建过程中,临海市主要领导重视,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份量,力量上有保证,措施上有力度,做到注重过程、注重特色、注重实效、注重民生等“四个注重”,实现从部门创建向全民创建转变、从阶段性创建向常态化创建转变、从达标创建向为民创建转变等“三个转变”;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现代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城乡环境生态化、生活质量文明化等“四个化”。

通过创模助推临海产业升级。在重拳治理下,临海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崭新步伐,尤其是医化行业,规上企业由2000年前后的28家增加到51家;全市6家上市企业,医化企业3家,占50%;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医化企业20家,占38%。临海医化园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是浙江省唯一的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示范园区、生物医药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浙江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药都”的建设。

■创模之基础建设篇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夯实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严格要求,也是改善城乡群众生活环境,为民造福的系统工程。多年来临海市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累计达到近百亿元,特别是2013~2014年共计投入20亿元建设29项环境保护相关工程项目,2015年计划投入11.3亿元,重点推进23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两座,形成日处理城市污水9.6万吨的规模,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扩建医化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日。全面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规划在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11个建制镇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目前2500吨/日的白水洋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涌泉、杜桥已动工建设,完成了括苍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安排10.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72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明确 “六统四分”的治理思路和方式,2014年已经投入资金2.9亿元,完成18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约4.4万户。同时在终端建设管理上,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采取终端设施采购、运行维护总承包的方式,引进环保公司负责第一期(5年)设备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切实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临海市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县”。

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实现主城区范围内二级污水管网基本全覆盖,建有3座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网265km,截污率达到90%以上;医化园区自2012年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来,投入3500多万元,全面彻底改建36公里公共雨水、污水管道,改“暗管”为 “明管”,杜绝企业偷排、漏排。

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建成台州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全国31个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之一,年处置规模为3.8万吨,2015年启动处置规模100吨/日的焚烧系统三期项目建设。建成括苍医用垃圾处理中心,年处理医用垃圾3600吨,为台州市仅有的两个医用垃圾处理中心之一。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700吨。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新增污泥深度脱水干燥45吨/日。建成临海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每年可无害化处置病死动物6万头。启动了东部垃圾焚烧工程前期工作。

实施生态环境改造工程。完善城区绿地系统建设,重点推进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绿地等街旁游园绿地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为第一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市。开展“四边三化”专项行动,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完成100%,绿化里程234.07公里;河道整治完成34.03公里;开展森林村庄创建100个。坚持公交优先理念,划定公交专用车道;引导市民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在台州市率先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和城市绿道建设,投入 7000万元,建成了25公里绿道,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设置123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实现市区全覆盖。

■创模之刮骨疗伤篇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临海市奔小康的道路,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对此,临海市坚持以治污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关停并转等形式,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整治。2011年全面关停水洋化工区内化工企业;关停黄礁岩头工业区块1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3家;2014年关停淘汰市区周边恶臭项目,实现主城区告别医化恶臭。持续推进医化园区环境污染整治,淘汰重污染项目50余个,兼并关停企业13家,投入4.6亿元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企业污水pH、COD、流量等主要指标在线监控和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建成30多套RTO废气末端处理设施,建成膜技术深度处理装置18套,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等。

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先后开展了铅蓄电池、电镀、金属熔炼、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彩灯、眼镜等行业污染整治,共关停500多家污染企业;建成东部电镀园区,8家电镀企业搬入生产。2014年,对列入四大行业(印染、造纸、制革、医化)整治的68家企业,关停21家,整治提升47家。启动地方特色产业环境综合整治,淘汰关停低小散、环保不达标企业,其中关停30多家休闲用品企业,关停50多家彩灯企业。2015年重点推进眼镜行业大整治,至7月底,共开展了14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眼镜生产企业664家,责令停产整改379家,查封20家,立案处罚49家,移送公安3件。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建立了法院、检察院、纪委、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实行环境信息共享制度,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14年开展了4次“零点行动”、5次“斩污除患”雷霆行动,移交公安案件26起,刑拘38人,行政拘留14人,判决6起案件,判刑17人,2015年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至6月底共判决环境污染案件6起,1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完善环保考核机制。强化环保“一票否决制”、“第一前置权”等强制手段,大幅增加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环保分值,促进环保工作有效落实;结合杜桥镇等省级中心镇、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等发展需要,将部分环保审批、监管等职能下放,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更好地落实环保监管工作。

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机制。以政府主责,行政管理操作为主,环保部门及相关部门执法为支撑,构建覆盖全区域所有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工作网格。全市分四级网格,从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社区、村环保员,上级网格负责下级网格的监督、考核及下达工作任务。环保局按四级网格需要,提供工作计划、执法支撑,通过网格建设和职责明确,形成全市人人参与、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创模之水环境治理篇

以“‘重整山河’的志气、破釜沉舟的决心、铁腕推进的措施”,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牛头山水库常年保持一类水质,市区7个监测考核断面,通过实施沿河企业达标整治,全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积极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进一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库区水质监测全覆盖,建设了3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两处为水库上游入口处浮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两轮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整改隐患点30多处;投入200万元改造了牛头山水库及备用水源的原有隔离防护设施;开展引用水源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供水保障能力。自2011年开始对牛头山水库上游4个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共计发放财政补助2800余万元。

铁腕推进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组织开展沿河200米范围内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摸排,共计排摸594家企业,全面规范环保管理,对非法违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对没有落实环保要求的,进行限期改正;对监管不到位的企业,重新制定监管计划,加强监管,确保重点企业得到有效管理。2013年共立案处罚108家,2014年立案处罚140家,2015年上半年立案处罚120家。

率先推行“河长+警长”联动治水模式。实行“一河一河长、一河一警长、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工作体制,警长配合河长做好污染水体构成及分布状况统计、涉水矛盾纠纷排查,涉河违法犯罪、治水联动处置、动态管控巡查等具体工作,合力开展水污染治理。

推进城区河道水质提升。投入1.8亿元实施东大河东段治污工程、市区河道生态补水项目等26项河道专项整治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区河道水质;完成安装城区考核河道视频监控点18只,利用智能系统对河道进行监控;投入2300万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

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编制《临海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5~2020),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农牧对接、生态养殖,共关停拆除禁养区和河道周边畜禽养殖场541家,发放补助资金84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牛蛙养殖场关停专项行动,全面关停448家、养殖面积2311亩的牛蛙养殖场,对关停养殖户通过技术培训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创模之大气污染防治篇

2014年环境空气AQI指数优良率85.7%,煤炭消费总量降低2.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51%、1.04%。截至2015年7月底,共淘汰黄标车、老旧车6738辆,发放财政补贴资金2500多万元;全面启动分散式燃煤锅炉改造,开展城市扬尘和餐饮、干洗等行业废气专项治理和特色行业整治。

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2015年计划淘汰改造 “五炉”( 锅炉,熔炉,茶炉,煤气发生炉,窑炉)538台,其中在用210台,停用328台。截至8月底,共淘汰230台,完成计划的43%。到2017年底,全市禁燃区(除集中供热外)全部淘汰改造燃煤锅炉,非禁燃区基本淘汰改造10蒸吨/小时以下分散燃煤锅炉。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实施低硫、低灰分配煤工程,逐步提高清洁煤使用率。推进城区内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巩固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成果。

开展工业废气治理。开展医化园区“废气治理年”活动。督促企业加强自行检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与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适应的检测能力,重点企业逐步配备在线或便捷式VOCs检测仪提升环保设施监控能力。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调研、评估,分解落实各行业VOCs治理任务。重点深化医化行业VOCs治理,推进涂装、合成革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完成VOCs治理工程25项。

开展城市扬尘和烟尘整治。实施建筑扬尘污染管理办法,将施工企业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道路扬尘治理。进一步健全环卫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全部实现密闭运输。实施城市餐饮油烟治理和干洗废气治理,对467家餐饮企业和食堂等餐饮油烟单位,109家服装干洗店全面整治。

加强农村废气污染控制。禁止秸秆焚烧,加快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测土配方施肥工程。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水旱轮作模式等技术措施。

■创模之众志成城篇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工作,切实加强创模工作宣传,提高群众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认同率。

推进生态系列、绿色系列创建。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通过10个国家级生态镇(街道)、5个省级生态镇(街道)、4个台州市级生态镇街,499个台州市级生态村命名;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绿色社区1个、国家环境友好企业1家;省级绿色学校24所、绿色社区7个、绿色企业两家、绿色饭店5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台州市级绿色学校39所、绿色社区10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两个。

广泛开展创模宣传。在“一报两台”开设专栏宣传创模。在临海电视台特别开设《临聚焦》等栏目,公开曝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大型广场、公交车候车亭等公共场所、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设置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营造创建氛围。结合“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纪念活动,印制宣传画报、宣传折页、倡议书和环保袋等,深入学校、企业、村居开展宣传活动。中小学自编环境教育教材,广泛开展主题班会、编发黑板报、编写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环境教育。

拓宽全民参与渠道。通过网络、短信、创模简报、生态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发布创建工作动态;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碧水行动”、“低碳出行”、“废物回收”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开展“同饮一方水,共护生命源”和“环保模范城市大家创”等大型公益新闻行动,呼吁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保护行动中;通过12369环保热线、市长热线、媒体热线等投诉渠道,使群众参与环保创模监督。

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活动。成立生态文明宣讲团,以翔实的资料、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市委中心组、党校、学校、社区、企业讲课,邀请国家级专家在临海市大讲堂开展创模及生态文明宣讲,总听众达5万人次。

山脉水脉,家园命脉。临海市12年的创模风雨兼程、继往开来,就为了这一命脉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浑浊的重回清澈,干涸的重现波光,难闻的重又清新,纷乱的重见有序,让一切久违的亲切和美好纷至沓来。抬起头,是一片蓝;低下头,是一片绿;再做一个深呼吸,神清气爽,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和惬意。

本版撰稿人:蒋贤国 杨金国

本版图片均由临海市环保局供图

临海市“创模”大事记

●2003年2月17日,在中共临海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临海市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人居佳市。

●2003年9月1日,召开市环保协调小组会议,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2004年4月22日,《临海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评审会在国际大酒店二楼议政厅召开。

●2009年3月11日,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09]25号)授予临海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2009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9]15号)命名临海市人民政府为省级生态市。

●2013年6月8日,召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全面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2014年4月9日,《临海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2014年9月15日,正式向环境保护部递交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申请。

●2015年4月22日,召开全市“多城联创”工作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省美丽县城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2015年5月20~21日,顺利通过浙江省环保厅组织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估。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