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美丽乡村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牛羊粪变成换钱的金蛋蛋
湖北立军令状治面源污染
科尔沁沙地飘出稻花香
贵州威宁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海口强化养殖场土壤环境监测
图片新闻
从源头到龙头保障饮水安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尔沁沙地飘出稻花香
特色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记者杨爱群 见习记者李俊伟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腹地,一块块平整连片的沙地里,正在抽穗的水稻长势喜人。

说起沙漠水稻,库伦旗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的图布吉日嘎拉介绍说,从最初的怀疑抵触到现在个人积极主动种植,这是当地大部分村民接受沙地衬膜水稻种植过程的一个缩影。

求变:沙地里种出水稻

看着自家田地里的水稻,图布吉日嘎拉充满希望,“我家50多亩地,今年大部分种植了水稻,长势很不错。”对于现在种植沙漠水稻后与以前种植其他农作物收益相比,图布吉日嘎拉边摆手边答复:“以前种植玉米或豆类收入差很多,根本没法和种植水稻比。”

通辽市库伦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性质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尝试沙地种植水稻,受限于当时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种植试验失败。1996年通过创新改良种植技术手段试种成功后,仅毛敦塔拉嘎查的沙漠水稻种植面积就从当初的195亩扩大到目前的2500亩,全嘎查种植沙漠水稻一项纯收入350万余元,人均实现增收3700元。”茫汗苏木苏木达包文兰介绍说。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经过改良创新,当地根据沙地的自然特性和水稻的生长发育习性,在平整沙地后采取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运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成功种出沙漠水稻,这彻底打破了当地村民“沙地里怎么能种出水稻”的认知,沙地衬膜水稻逐步发展成为当地促进农牧民增收主导产业之一和沙区治理途径之一。

创新:转变模式促增收

经过多年的种植探索尝试,目前沙漠水稻种植技术手段更加完善。从以前衬膜铺设深度20公分~30公分改为现在铺设深度70公分~80公分,不仅便于改用大型机械化耕作,也避免了对衬膜造成损坏。同时,以前铺设的衬膜耐用性和防腐蚀性一般,现在使用质量更好地衬膜,一次铺设可以连续使用15年左右,前期投入减少,村民收入相对增多。种植技术的改良完善,不仅库伦旗沙地水稻种植上了规模,而且种植水稻品种也由最初单一品种向现在稻花香、长粒香等系列精选稳产高产优质品种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与库伦旗以村民个人调配种植居多不同,在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内蒙古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沙地水稻种植基地,从2013年开始试种的50亩已经扩大到今年的50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以合作社形式把土地交给农民耕种,再以订单形式回收水稻,可实现农民亩均增收800元。在实现大面积连片集中机械化种植后,释放出的部分劳动力再受聘于公司,月工资3200多元,成为村民收入的另一个增长点。

“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计划5年内种植沙漠水稻10万亩,到今年底我们土地整理面积可达到1万亩,下一步公司将打造从开发、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沙地农业。现在公司正在组建自己的互联网团队,将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模式,让我们的产品能够直达每个用户,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也保证我们产品的真实性。”内蒙古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飞介绍说。

无论是库伦旗还是奈曼旗,发展沙地衬膜水稻种植不仅成为当地促进沙区农牧业转型和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实现了从过去单纯防沙治沙到如今治沙致富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不仅沙地衬膜水稻,沙地西瓜、红干椒、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的大力推广,沙地特色产业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