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周刊-转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业行业绿色发展哪儿是起点?
钢企作茧自缚还是破茧重生?
青拓钢铁增资两亿治理污染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企作茧自缚还是破茧重生?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构建跨界绿色产业链是出路
图为青拓集团有限公司1780mm镍铁、不锈钢热轧车间。
 

■ 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环评执行率低,“先上车后买票”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潜规则

■ 监测、监督能力不足,手段落后;产业装备水平总体较低、管理水平落后

■ 经初步匡算,除去钢铁全行业已建和原有环境设施,还需投入大气污染治理技改资金总计近700亿元。其中,包括烧结烟气全面净化约300亿元,高炉系统全面达标约150亿元等

■ 由于环境标准在各地方执行尺度不一,间接造成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的产业化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报记者张杰

在中国环境报社近日主办的“钢铁冶炼企业如何应对经济与环保双重挑战高层论坛”上,有专家表示,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冶炼行业陷入行业下行、内外需不足、产能过剩的低迷状态。同时,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使钢铁冶炼行业面临绿色拷问,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钢铁冶炼行业要走出困境,解决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必须延伸及构建跨界绿色产业链、实施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循环发展、绿色健康发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

转型升级的“严寒期”

新常态下钢铁工业面临诸多困难,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整体处于“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

在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介绍说,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铁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严寒期”,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去年,中国粗钢产量为8.23亿吨,同比增长0.9%,为30年以来最低增幅。去年,全国粗钢(折合量)表观消费量约7.39亿吨,同比减少约2600万吨,降低3.3%,为1996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考虑库存因素,2014年全国粗钢实际消费量约7.5亿吨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常态下钢材实际消费已进入峰值平台,供大于求。

黄导表示,新常态下钢铁工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由于产能惯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 企业财务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债务负担沉重问题突出;钢铁业整体处于“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产业集中度降低,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即使是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也出现过剩和同质化竞争迹象。

据介绍,由于我国出口钢材增加引发贸易摩擦冲突,加剧了多个国家对我国钢材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形势。去年国外对我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达到40起,发起调查国家除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又增加了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范围逐步扩大。

在论坛上,黄导分析了新常态下钢铁行业的发展形势,他说,虽然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需求难有大幅提升,产量进入峰值平台期。钢铁的大量出口绝不是维系钢铁行业生存命脉的权宜之计。

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的盲目扩张、比拼生产的现象已经得到遏制;但是消化过剩产能的工作十分艰巨,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持续面对的问题。

很多企业要补环保课

总体上行业节能环保取得一定成绩与进步,但仍存在未批先建、环评执行率低;监测、监督能力不足,手段落后等问题

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日益加严,排污收费执行力度加大,收费标准提高,2012年以来国家制定颁布的钢铁相关排放标准在今年全部生效实施。这对钢铁行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能源评估部主任苏艺表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环境空气污染较重地区,这与河北钢铁行业规模过大是分不开的。从2012年环境质量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按照新的 PMI指数计算,在全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的75个城市中,河北省基本保持在最差的10城市中稳占数个席位。包括邯郸、邢台、唐山、石家庄、衡水、保定。

苏艺认为,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表现在:未批先建、环评执行率低;监测、监督能力不足,手段落后;排放达标需要过硬技术设备支撑等。

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先上车后买票”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潜规则。据统计,约有50%的在建和建成违规产能;产业装备水平总体较低、管理水平落后,违规建设的项目装备水平远不及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宝钢。

“一些钢铁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和运行不到位,初次投资偷工减料,运行维护不及时,甚至恶意偷排。同时,标准提高后,现有措施达不到标准要求,脱硫、脱销等设施运行不规范,个别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黄导说。

他同时表示,目前部分钢铁企业的环保设施差距与技改投资吃紧令人担忧。一些企业现有的环保设施较为落后,设备本身无法达到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改造或增加环保设施;一些企业现有环保设施因技术、质量、运行成本、管理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行,与主体工艺设备同步运行率较低,致使其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

黄导说,经初步匡算,除去在钢铁全行业已建和原有环境设施,还需投入大气污染治理技改资金总计近700亿元。其中,包括烧结烟气全面净化约300亿元,高炉系统全面达标约150亿元等。

“当前,钢铁行业各企业都在抓紧行动,但仍有一些企业缺乏技术、资金支持;由于环境标准在各地方执行尺度不一,间接造成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的产业化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黄导表示。

不过,总体而言,“十二五”以来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取得一定成绩与进步。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清单和钢铁协会组织的钢铁工业重大问题环保专题调研,至去年底,全国共有600多台烧结机进行了脱硫技术改造,超过全国烧结机总量的75%,比上年的63%又前进了一大步。

钢铁企业绿色发展重在创新

主要创新方向应该是深化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环保发展是化解当前钢铁经济和环保双重压力的必由之路。黄导表示,钢铁行业绿色环保发展的目标主要有4个:

一是钢铁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气、液、固“三废”全部实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排放总量达到当地环境容量承载力的要求。

二是节能环保技术实现全覆盖,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设施利用效率和水平。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基本实现智能化提升。

三是实现全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下降,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60千克标煤以下;吨钢耗新水量降低到3立方米以下;固体废弃物实现100%利用。

四是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是少数几个可以带动工业生态园区建设的工业之一。充分发挥钢铁工业材料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钢铁工业绿色发展重在创新,主要创新方向应该是深化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钢铁绿色发展。黄导认为,钢铁行业应该适合中国能源资源特点,突破资源能源瓶颈,提供绿色钢铁产品和工艺。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黄导举例说,目前,国家推荐烧结节能环保新技术——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经工业试验验证,与传统烧结工艺对比,烧结质量不受影响,产量可提高15%~20%,利用烧结烟气余热,可节省固体燃料2.1 kg/t~2.4kg/t,CO2减排3%~4%,烧结外排废气总量减少15%,减轻烧结四电场除尘负荷,且有利于后续脱硫处理,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排35%。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宝钢宁钢、沙钢等实现工业化应用。

黄导表示:“钢铁绿色制造,节能环保密不可分,需向纵深化、系统化发展。应加强钢铁与多产业间协作与衔接,将资源进一步高效利用, 突破技术、利益等瓶颈及障碍,构建跨界绿色产业链。”

苏艺对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应该从纵向、横向构建典型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电力、钢铁、焦化、化工、市政、建材等多行业。

参加论坛的其他代表也表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应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强企业优化整合重组并促使钢厂环保搬迁等措施稳步进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