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创新协调绿色理念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要注意什么?
上饶坚持三个到位加强廉政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为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纪律上不越雷池一步
创新思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创新协调绿色理念推进产业升级

 

◆魏庆

虽然我国产业在世界分工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集群效应不明显、结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笔者认为,我国要将这些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始终,不断推动产业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迈进,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划定新增产业红线

绿色是产业永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维护生态平衡的迫切需要。我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产业和生产工艺予以淘汰。

摒弃粗放发展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利用枯竭的状况,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减轻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结构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受要素成本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间布局等限制,一般性产业的发展步履艰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工业生产能效、水效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成本过高、房地产库存较大、融资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产业质量和效益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朝阳产业。地方政府要彻底摒弃粗放式产业发展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建立企业退出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深化财税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

划定新增产业红线,提高进入市场门槛。要对不符合功能战略定位的产业严格禁入,并对部分产业区域、规模和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环节及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衔接,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基本遵循。政府必须明确新增产业和功能的底线,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提高新增产业的科技含量。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一般性产业向高精尖转型

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和动力源。目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着力点,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一般性产业向高精尖转型。

技术改进,就地升级。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必须激发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如果将其注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就会焕发勃勃生机。企业要确立品牌、原创、升级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地方政府要扶持企业创新,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引导产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要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以科研院所思想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

异地转移,拓展空间。企业要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坚持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对不符合功能战略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采取异地转移,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借助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发挥城市群功能辐射作用,形成不同类别产业集群。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融合对接协作

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源泉。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线应强调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建立协作机制,保障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机制是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制度保障。各级政府要支持产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解决要素市场滞后问题,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隐形壁垒,尽快建立以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产业聚集区为支撑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确保产业转移落地生根,消除企业转而致死的后顾之忧。具体操作层面,可借鉴伦敦城市群、东京都市圈经验,建立疏解转移有激励、落地新城有优惠、产业对接有支持的协作机制。

搭建承接平台,助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平台是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归根结底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政府必须加强引导,推进平台建设,营造承接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承接平台,搞好产业结构分工与计划衔接是根本。如京津冀以《京津冀规划纲要》为依据,出台了各自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结构决定功能,对接决定融合的深度。要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针对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北京城六区部分产业向河北、天津转移的不同禀赋特点,承接单位应坚持同构性的产业相互融合的原则,注重增强产业间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的联系,注重承接产业与原有产业的结构互补,提高区域产业集聚度。同时,应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发挥各自优势,确立龙头产业、主导产业,强化产业内容对接、创新成果对接、创新技术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挂钩对接,打通产业相互不同质的瓶颈。政府应减少部门垂直管理带来的产业融合障碍,通过促进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工艺模式融合和政策对接,促进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