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盐田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新蓝图
盐田生态环境成绩单
盐田率先推出生态文明全民行动体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田率先推出生态文明全民行动体系

沙头角渔灯舞 谢建伟/摄
经过整治的盐田河水清岸美
 

凭借着良好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盐田区牢固树立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地走“小而优”的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在深圳市前列。继2015年1月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城市GEP核算体系后,近日,盐田区再度发力开始了生态文明全社会行动体系的新探索,在国内率先出台《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全民行动计划”),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巩固深化和拓展提升,以开全国先河之气,继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基层实践。

全民行动计划旨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素质。正如盐田区副区长王守睿所说的“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明,不能只是党委政府一头热,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种文明文化沉淀,才能谓之文明。”

全民行动计划通过建立“碳币”体系和公众平台,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激励生态文明行为,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机制,推动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提升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绿色生活典范,全面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形成生态文明“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探索“碳币”体系

盐田区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现有经验,探索制订盐田区“碳币”体系及实施细则,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管理,对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组织开展的具体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碳币”结算,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提升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绿色生活典范,全面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全面形成生态文明“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新格局。为了保障生态文明公众平台和“碳币”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营,盐田区还将成立生态文明基金会,由区政府投入启动资金,并采用众筹方式吸引社会参与。

构建公众平台

全民行动计划以家庭、学校、企业和社区为基础单元,以“碳币”作为考核依据,制定社区、学校、家庭等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评级标准,对各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比。改变以往硬性约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通过市场方式引导全民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目的是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社会的“无形之手”,倡导和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共同推进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全民行动计划也与现有的“文明达人”、“环保达人”、“新盐田好市民”全民素质提升行动等文明创建活动互融互通,良性互动,形成倡导绿色生活、全民参与的盐田特色模式。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全民行动计划在6个社会领域全面开展,即政府行动、社区行动、家庭行动、学校行动、企业行动以及其他组织和机构行动。其中,政府行动主要包括构建生态文明公众平台、推进生态文明活动、树立生态文明典型以及深化政府自身的绿色创建活动。行动方案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绿色采购,政府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环境友好型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其他组织和机构的行动则各自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组织或参与一系列生态文明活动,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生态教育等,推进各领域生态文明的建设,并通过典型示范激励推广,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生态文明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亮点”

2016年深圳市盐田区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盐田区将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亮点”。

1. 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低碳生态港区,建成国内首个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

2. 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每年355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

3. 饮用水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保持全市领先的水环境质量。

4. 率先实现排水达标小区覆盖率90%以上,保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在98%以上,保持黄金珠宝加工业废气100%无色无味无噪排放。

5. 完成1500辆拖车LNG改造,始发公交纯电动化率达100%,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6. 辖区垃圾焚烧处理量持续下降,率先实现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全覆盖,拆除重建类项目100%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

7. 率先实现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直饮水全覆盖,直饮水入户比例达到100%,建成直饮水入户示范区。

8. 建成海滨栈道、山海通廊、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绿道公共设施配套更加完善。

9. 率先建立国内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深化城市GEP实践与运用。

10. 探索实施以“碳币”信用体系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