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开卷/应知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宁静之乐 自然之趣
绿色金融如何助推环境保护?
相关图书推荐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静之乐 自然之趣

作者:程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张春燕

《宁静无价》是一本适合用极慢的节奏来细细品读的书。彼时,城市的灯红酒绿渐渐黯然,心中对自然的涌动如歌如诗。激情褪去,宁静自来。

严格说来,这本书并不是具有某种教化意义的环保倡导,而只是单纯地想与读者分享。分享宁静之乐、自然之趣,以及从细微之处显示的哲理——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的风景养育滋润的。

1954,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森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些无形之物》的演讲稿。依照他的解释,“那些无形之物”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情感、关系幸福与满足、使得生活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位于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那一小片被喧嚣熙攘的大都市所包围的自然绿洲,其无形的价值对于都市居民而言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可谓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之中的心灵避难所。

奥尔森继而陈述道,飞过天空的野鸭群具有无形的价值;出没于山间的灰熊具有无形的价值;野外的声音、气味和记忆,以及我们在野外所看到、所喜爱的一切都具有无形的价值。因而,宁静无价。因此,保护河流、森林、土地及野生动物是与保护人的精神和心灵息息相关的事业。

在现代社会中,唯一能够与灯红酒绿、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言、由来已久、蕴意深长的自然界。而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渴望的也是在匆忙中保持心中的那份宁静。

《宁静无价》并不是一本简单地论述自然风光的散论,而是系统地对欧美自然文学的经典著作进行了梳理。该书收录了首都经贸大学程虹教授在上海《文景》月刊上主持的《重读自然》专栏发表的文章,分门别类地述评了思想与自然、心灵与土地、文化与田园、我心灵的故事、跨越时空几个篇章,涉及到的都是名家作品,如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梭罗的精神遗产、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约翰,以及苏珊库伯与《乡村时光》等等。

如今,当自然的、野生的田园风渐渐离我们而去时,重新拾起苏珊库伯的《乡村时光》、重温利奥波德的肺腑之声、重温约翰·巴勒斯《醒来的森林》、重启《寻归荒野》的激情,我们心中所回荡的不单是对小桥流水、枯藤古树、星垂野阔的留恋与回味,更有一种对走向田园、企盼宁静的向往,同时更有对人应该以何种方式生活的反思和启迪。

学会观察周遭的自然。诗人惠特曼曾经在战争中,因为长期劳累,于1873年患病,此后半身不遂,终身未愈。病中二十载,他一直与树木、鸟儿及大自然为伴。如果《草叶集》烘托出一个诗情四射的惠特曼,那么在《典型的日子》里,人们则看到一个与自然为伍,用纸页满载太阳光辉、鸟儿欢唱、青叶芬芳的惠特曼。他与树谈话,如《一棵树的功课》《橡树和我》。他听鸟的婉转鸣唱,如《鸟与鸟与鸟》,罗列了他目之所见的鸟的名字。

他写道,午夜12点,接到朋友的电话,告诉他将有迁徙的鸟群飞过。他推开窗户,在夜晚的香气、阴翳和寂静之中,辨析着各类鸟群的细微区别,巨翅扬起的沙沙声,或是凤头麦鸡的啼叫。尽管不能行走,自然抚慰了他的心灵,给予他一片无价的宁静。

懂得欣赏身边的自然乐趣。日本人林将之写过一本《叶问》,按照叶子的外形来识别树木,文字清新有致,手绘插画舒朗隽永。书的篇首就说:若是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会变得快乐无比。大概是心仪某种“附近”的气质,在离日常生活不远处,寻找一处心灵闲地,却又不是隐居深山的大隐。

还有一位永井荷风,他在《晴日木屐》里,曾写到散步途中路遇的树木和花草:“市内散步,比起热闹的大街和景点,更喜欢日阴薄暗的小巷和闲地。闲地是杂草的花园:‘蚊帐钩草’的穗子如绸缎般细巧;‘赤豆饭草’薄红的花朵很温暖;‘车前草’的花瓣清爽苍白;‘繁缕’比沙子更细白。比起所见树木,我对路过的闲地上所开草花,更加感到一种情味。”

在园艺中怡然自得。美国著名作家梅·萨藤,用充实的生活和美丽的思考,奋力向一种真实的人类精神境界进展。她先后写作了《独居日记》《海边小屋》《过去的痛》《梦里晴空》,向生命和自然致敬。她独居海边,远离喧嚣纷纭,寄情散逸于山水花木。她爱花,种了很多花。每天精心料理她的花圃,采摘一些鲜花插在屋子的角落里。绣线菊、粉红罂粟、日本蝴蝶花、牡丹、毛地黄,这些花草出没在她的日记里。

她尤其钟爱蓝色的花,在《海边小屋》中她写道:“为什么偏偏是蓝色?蓝色的花儿,阿尔卑斯山下的龙胆花,夏季园圃里的飞燕草,勿忘我,千日红——似乎最为瑰丽。我也被蓝眼睛吸引。还有天蓝,安吉利可画中美妙的淡蓝,皑皑白雪反射的隐隐青蓝及蓝鸟。这些都是我开车穿过堤坝看见那只蓝鸟的羽毛想起的。经过阴霾的几天,海水的蓝让我喜悦。”

现代人的心灵为什么离不开自然的滋润?或许,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对此做出了绝妙的回答:“水鸫的宁静与歌声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安抚着心灵;果园、阳光及归来的牛群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温暖着情感。”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