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沐春风
大地文心-首届生态文学作品征文启事
每个观鸟人都是“自然控”
崇尚飞鸟放风筝
吉林开展农村环保文化巡演
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创绿色印刷
云南启动环保公益书画摄影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尚飞鸟放风筝

 

◆张春燕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的意义,阳春三月、春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人们走到户外,手拉线绳,将风筝送入朗朗晴空。那身姿飘摇的风筝扶摇直上,宛如轻盈的彩蝶、活泼的飞鸟,时而回旋流转,时而直上蓝天。

关于风筝的起源学者意见不一。但“飞鸟说”拥护者众多。从现有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古代风筝来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以鸟的形状居多。有历史专家因而得出结论:最初风筝的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古人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可谓天经地义。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谁第一个制作了风筝?有说鲁班,也有说墨翟。据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意思是墨子研究了3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也许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最初的风筝,并不用于娱乐,而在于军事。两军相争,风筝就被用于军事的侦察工具,进行测距、越险、报信的工作。据说楚汉相争时,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飘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的声音,用以瓦解楚军士气。到了明清时期,风筝成为大众喜好的娱乐项目,甚至成为作家笔下拯救爱情的法宝。

著名戏曲家李渔创作的《风筝误》便讲述了由风筝成就的一段佳话。书生韩世勋题诗于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纠葛的婚事。

传世经典《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结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文中,有一大段专门描写放风筝的场面。桃红柳絮飞时,贾宝玉带领着林黛玉、李纨、探春和一班丫头在大观园里赋诗连句,一派欢声笑语,忽然窗外飘来一只大蝴蝶风筝,于是大家也纷纷加入放风筝的队伍。

《红楼梦》中多处关于风筝的描写精彩而详实。其实,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大家,还是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高手。当年他制作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又高又好,人称“曹氏风筝”。在乾隆年间被誉为京城风筝“四大流派”之一,与著名的哈氏风筝、金氏风筝、马氏风筝齐名。由于他对风筝研究颇深,还专门写有一本风筝研究的专著,叫《南鹞北鸢考工志》。

《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了我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制作口诀。这部著作现在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曹雪芹不仅风筝扎得好,也尤其会“放”。他的好友敦敏,就曾目睹过他放风筝的风采。在一次风筝盛会之后,敦敏写了一篇《瓶湖懋斋记盛》,其中的序写道:观其御风施放之奇,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壁上观者,心为物役,乍惊乍喜,纯然童子之心,忘情忧乐,不复知老之将至矣。

从中可见,曹雪芹放风筝技巧之高,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异,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春季时分,万物复苏,到郊外放风筝吧。登高望远,风和日丽,草木竞秀,不失为绿色生活的时尚方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