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珠三角的“蓝天样本”
环境保护部严查违法偷排高浓度酸性废液行为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借鉴先行经验 坚定双赢信心
海南出台环境损害追责细则
中国环境新闻
河北97家企业被点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珠三角的“蓝天样本”
——关于广东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调查报告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广东省惠州市西湖美景。
 

◆本报记者李瑞农 郭薇 黄慧诚

这是一片改革开放和率先发展的热土,也是一块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

这片仅占全国面积0.4%的区域,却创造了中国9.1%的GDP,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宝贵的经验。

2015年珠三角区域PM2.5指标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指导标准(35微克/立方米),提前两年实现国家考核目标。其他5项指标也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经济在增长,大气环境在改善。2015年区域GDP总值达62267亿元,较2000年的8422亿元增长了639%;区域PM2.5年均浓度却从最高峰值的120微克/立方米左右,降至2015年的34微克/立方米。

施政有据 规划引领 优化布局

如果当年中科炼化项目选址落户南沙,或许就没有今天珠三角PM2.5浓度率先达标,也没有今天南沙自贸区的顺利建设。

谈起八年前中科炼化项目选址问题,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陈光荣仍记忆犹新。这个当时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约50亿美元,建设规模为炼油能力15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项目建在南沙,无疑会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现实的经济红利,但在南沙如此特殊、敏感的地理位置(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建设如此巨大的炼化项目,却会给整个珠三角地区带来沉重的、持久的环境压力。“别说正常排污,单是每天挥发性有机物跑、冒、滴、漏的量,都难以想象。”

最终,广东宣布中科炼化项目选址湛江,发挥其濒临南海的环境容量优势,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令项目迁出南沙的环评直接依据来自《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中“南沙作为广东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不适宜建设重化工等建设项目”的明确规定。这份由省、部合作编制的环保规划,于2004年9月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是我国首个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实施的区域性环保规划,具有法律效力。这一规划首次提出“红线调控、绿线提升、蓝线建设”三大战略,对于构建区域环境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要求,广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环保规划变成政府的施政行为,把贯彻实施环保规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并重。

十多年来,在珠三角被禁入的还有新建燃煤燃油电厂。经济发达、用电量大的珠三角,本是国内电力“大鳄”的理想地,却因为规划中“珠三角不再规划布点新建燃煤燃油电厂”的禁令,不得不退而远之。许多企业感叹:“连想都别想!”除了电厂,规划还明确规定“珠三角原则上不再规划扩建新建水泥厂,各市城区和近郊原则上不再安排大气环境影响大的项目,并对石化、钢铁等行业提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得益于这样执着的、近乎“苛刻”的坚守,广东能源结构日益绿色清洁。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原油、电力、天然气比重由2000年的52.2%、35%、12.6%、0.2%调整为2014年的43.7%、26.6%、22.9%、6.8%。广东不仅是国内西电东送最大的受端市场,也是国内核电用量最大省,还是全国天然气使用量最大省。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的供应,为守住珠三角蓝天白云提供了源头保障。

忍得住痛 转型升级 源头控污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全国出口贸易第一大省,广东比全国更早体会到这场危机的“寒意”:2009年广东GDP增速为9.7%,自1990年以来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首次跌破到个位。

面对压力,保持定力,坚持科学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要从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东莞。这一振聋发聩的点题,推动东莞全面谋求“转身”。八年来,东莞坚持四个“忍得住”(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全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花红叶绿,碧波荡漾,一拨拨游客正在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里畅游。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污水横流、臭气弥漫的污染“重灾区”。2013年以来,麻涌镇以华阳湖为核心的旅游区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与此同时,还引来中粮、阿里巴巴、京东、云南城投等投资的项目43个,总投资320亿元。

麻涌镇的嬗变,是东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2013年以来东莞大力推进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建设的缩影。建设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首要的是清退落后污染产能。全市累计淘汰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污染企业8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由1252家压减至440家。

东莞市政府拿出17.1亿元奖励资金,鼓励引导水乡内53家造纸企业主动退出。这些以废纸为原料的小造纸厂放在其他地方并不算小,平均每家造纸企业有约10万吨/年的产能,每家企业每年的税收也有约300万元(合计约1.5亿元)。但是,为了水乡地区和东莞市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无论是造纸企业还是镇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

随着松山湖、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新区等绿色转型示范平台拔地而起,一个升级版的“世界工厂”已初见端倪。2015年东莞经济总量一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4%,为“十二五”期间最好水平。

环境倒逼 创新发展 绿色增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率先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的珠三角在创新发展上自然要有更大的担当。2015年11月12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要求珠三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珠三角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实现优化发展。

“占地面积只有30万平方米的软件园,2015年却创造了超过3500亿元的收入,相当于一平米就有近120万元。”这样的“神话”产自深圳。创新发展战略成就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奇迹,也打造了深圳人引以为傲的新名片——“深圳蓝”。2015年全市GDP达1.75万亿元,全市PM2.5浓度却只有30微克/立方米。事实上,在2014年深圳市空气质量就全面达标,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国唯一达标的千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下转三版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