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西风不止 壮心不已
山水实景秀亮相威海
湿地中的渴望
梁衡的小院
大型纪录片《森林卫士》央视开播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衡的小院

 

◆李青松

我与梁衡先生接触较多,一直关注他寻找人文古树这件事,甚至,于某时某地也参与和见证了先生寻找古树的过程。比如,我们一起去过山西碛口、内蒙古乌梁素海、四川剑阁、陕西府谷、海南呀诺达等等,应该算是为数不多能讲出梁衡故事的人。

说说那个小院吧。某年,正是黄杏熟透的季节,“风一吹,黄杏满地滚。”屋里的梁衡正在写作,写500字就走出屋,走到杏树下,捏下一颗黄杏,放进嘴里,满口便是美美的感觉了。用梁衡自己的话说:“甜,软,绵,没有一点酸味。”吃过黄杏,回屋,再接着写,写够500字复出,复捏下一颗黄杏,复吃,复接着写。写着写着,月亮已经悄悄爬上树梢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写作状态了。

那是5年前梁衡随手扔下的一枚杏核,如今已经长成一房高的树了。我有幸品尝过那棵树上的黄杏,的确好吃。梁衡说:“要吃水果,就要等它在树上熟透了,将落未落之时。急了不行,迟了也不行。”

梁衡深居燕山脚下一所小院里。

我去看过几次,那小院里除了菜蔬,就是树,粗略估计应该不下百种吧。小院里至少3棵树跟我有关呢,一棵是核桃,一棵是柿子,一棵是丝绵木。核桃和柿子疯长。我和一位叫刘宝刚的朋友去栽的时候,那苗就是多年生的大苗了。不消几年,核桃和柿子就硕果满枝。丝绵木可是稀罕物,因为全中国也不多见。

某年,梁衡先生出席我的报告文学《大兴安岭时间》研讨会(研讨会于呼和浩特召开)。早晨,我们在下榻宾馆的院子里散步,意外发现一棵很奇特的树,枝叶秀丽,红果密集。熟透的果子散落在树下的土壤里,发芽的种子长出无数的小苗苗。我见后并未在意,可梁衡先生却动了心思。散会后,梁衡从宾馆房间拿来水果刀,经园丁同意,在树下剜了一棵小苗,连同一个拳头大的原生土球球装进了一个塑料袋里,如获至宝般带回了北京。那宝贝就叫丝绵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它不可能活。苗还没有筷子高,长得那么弱,怎么可能活呢?梁衡有经验,他说:“从南往北移树很难活,现在是从呼和浩特移到北京,从北往南,准活。”梁衡信心满满。不过,说归说,我当时对梁衡的话心里也还是打了个问号。上飞机时,连机组人员都很为难,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合适。

可是,它居然奇迹般地活了。

现在已经长到一房半高,秋天,红果悬挂枝头时间之长甚至可以等来第一场雪,甚美。据说,丝绵木对二氧化硫和氯气等有害气体抗性较强。木材白色细致,是雕刻等细木工活的上好用材。

难怪一提起这棵树,梁衡的嘴就合不拢,快乐和幸福就在脸上荡漾开来。

梁衡是我熟悉的作家中唯一掌握苗木嫁接技术的人。他可以把一种树做砧木,把另一种树的枝条嫁接上去,创造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新树。那些新树叫什么名字?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对树木学有过深入的研究,梁衡识别的树木种类之多也令专业人士汗颜。有一次,我带一位专家到他的小院为几棵松树防治虫害,小憩时聊起了松树的松针差别。我虽然在林业部门工作,对松树的认识,也只知道松树是针叶树,至于油松、白皮松、红松、华山松的一束松针到底有几枚针,还真是从来没有留意过。梁衡说:“油松一束两针,白皮松一束三针,红松和华山松一束五针。” 我们好奇地在院里采集了一些松针,一一辨识,结果梁衡先生说的准确无误。我想,这该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吧。

也许,读懂了树,也就读懂了人。在那个小院里,梁衡先生每天劳作不止,思考不歇,其乐陶陶。某年秋天,小院里南瓜、玉米、豆角丰收,我特意从城里赶来,参加了一次农忙活动,甚有趣。现在,我家洗碗用的丝瓜瓤子还是那小院里的产物。

当然,那小院的产物不仅有瓜果、菜蔬,更有《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带伤的重阳木》《铁锅槐》《燕山有棵沧桑树》《霸王岭上听猿啼》等关于树的名篇佳作。

去年冬天,小院里奇冷。实在难捱了,梁衡从网上购得一个明火壁炉,每天炉膛里吐着旺旺的火苗。读书写作是他的生活常态。一个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著名作家,生活却是如此简单、简单,再简单。

某日,我在微信上看到了那张旺旺炉火旁的小桌上,摆着先生的晚餐照片,便写了一首小诗凑趣:一双箸,一碗粥,一屉白馍,三两根红薯。烧豆角,咸菜条,核桃仁四五七八粒。莫道粗粮糙饭,大块文章字行间。

在燕山脚下那个寻常的小院里,梁衡先生把自己压缩到最简朴的条件中,不要半点奢华,拒绝喧嚣和浮躁。可谓居于一隅,心忧天下。就是从这个小院出发,他走向大地,走向自然,走向古树,与星空、森林和河流对话。疲了,累了,就回到他的小院,只要摸摸那些他亲手栽的树,那些日日与他为伴的伙计们,他就神清气爽,眼睛发亮。

利奥波德说:“我们不断地回到原点,才能找到那永恒的价值观。”

也许,这个满目翠绿的小院就是梁衡的原点。而原点就是起点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