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对话
3上一版  下一版4
 
着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赤峰
“我为改善环境质量献一策” 征文启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赤峰

 

◆孟宪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针。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市460万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京津辽沈地区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走绿色文明的发展道路,推动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赤峰市成功跻身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行列。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5.5%和59%,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18.1%和47.5%,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十一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赤峰市整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入“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赤峰,让赤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继续分类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施分类调控政策,统筹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承载能力。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基本形成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城镇、点状开发城镇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区布局。

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封育并举、以封为主和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伐还绿,推动生态环境通过自然恢复持续好转。加强沙化、退化、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大工程”和百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百万亩山杏退化林分改造、百万亩高效丰产经济林、百万亩樟子松、百万亩文冠果“五大基地”建设。按照“一城一圈两廊五带多点”的总体布局,着力推进中心城市半径50公里绿化圈、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两岸绿色长廊、市域内两横三纵道路景观防护林带和城镇、村庄、园区、厂矿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确保全市河流、公路绿化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严格草畜平衡制度,推进封育禁牧、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加快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打造国家重点草原生态功能区。加强重点流域水土保持,抓好阿鲁科尔沁、达里诺尔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湿地保护工程,提升河流源头湿地保护水平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强化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水平。加快制定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改革,着力激发生态保护建设活力。到2020年,全市新增营造林500万亩,森林总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4575万亩和6474万立方米,新增水保综治和生态修复面积520万亩,水土流

失治理程度达到63%以上,建成京津冀辽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实行环境质量与排放总量双约束制度,建立完善污水排放许可制和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严格排污许可管理,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面抓好多污染物综合防控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燃煤炉灶节能改造全覆盖,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到2020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

继续强化资源集约和高效利用。加强对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全过程管控,严格约束性指标管理,降低资源消耗强度,以合理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推动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节能,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加快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石油替代、绿色照明等一批重点节能项目。严格水资源3条红线和取水许可、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红线,开展农村牧区土地整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加强荒山沙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大矿业权和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提高综合开发与集约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优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全区先进水平,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低20%左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中水使用率提升到20%以上。

继续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围绕建设循环型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循环化发展,实现资源闭合循环,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围绕冶金、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突出抓好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和共伴生矿、低品位矿、难选冶矿以及“三废”材料综合利用。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力争进入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序列。着力推进清洁节能公共交通,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者绿色出行、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引导消费者抵制过度包装、过度消费、铺张浪费。到2020年,全市自治区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达到15个,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和利用率达到95%。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是赤峰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动员全社会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同创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美好家园。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