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绿色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试点城市应有弹性的绩效考核方案
上海将建深层蓄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也要因地制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绵城市建设也要因地制宜

 

◆刘秀凤

在解决“看海”问题上,海绵城市建设被寄予厚望,而今夏多个国内试点城市内涝的现实说明,“试点”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

事实上,首批试点城市确定仅一年多时间,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在今年4月刚刚出炉。因此,大多数海绵城市还处于初建阶段,有的规划尚在“图纸上”,有不少项目刚刚启动,效果还没有真正发挥。但对于内涝问题的出现,有必要认真反思,查找原因,及时纠错,补齐短板。

现在,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如何才能真正建好海绵城市?有报道称,国内的规划设计院所普遍存在“技术、经验、数据不足,但迫于项目时限,常常出现项目方案粗糙、生搬硬套”的问题。比如,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两个试点城市在气候、雨行、土壤等方面地域差别较大,但由同一规划设计院设计的两张图纸却如出一辙,这样的工程如何达到预期效果?

因地制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扎实的实地调研做支撑。图纸再漂亮都没有用,降雨是最好的“检验员”,总会让“水土不服”的项目露出马脚。

规划设计的落实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湖南省常德市政协一份题为《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中提到,常德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海绵理念强化不够,试点项目有欠周严。比如,部分新建道路、新建小区以及一些新建商业文化综合体,缺乏科学全面的海绵项目整体设计,没有很好地将项目建设与海绵理念有机结合,造成一部分项目的海绵功能缺失。应该说,这样的遗憾在不少地方都存在。

正如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王守清等专家所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地方立法和社会推广等方面入手,提高公众参与度;对融资项目进行合理搭配打包,明晰权责条款设计,增强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如此,才能让城市综合性的“海绵”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时间,更要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