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绿色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防涝考验城市管理软实力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
宁波成首个试点城市
福寿沟的前世今生
山东730亿建设绿色交通省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借外力,因势利导,体现城市规划理念
福寿沟的前世今生

 

◆本报综合报道

提起福寿沟,恐怕每个赣州人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几句。这一套900多年前建造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福泽百姓,承载着江西省赣州老城区的排污、防洪、抗洪等功能。

近几年来,城市“看海”问题在不少地方出现,同样身处暴雨中的赣州却安然无恙,更让福寿沟名声大噪。

福寿沟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由当时的虔州知州刘彝主持修建。当时的虔州三面环水,水患不断。刘彝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建成了福沟和寿沟。

“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因为两沟走向形似古篆体的“福寿”二字,故而得名。两沟全长12.6公里,对应地上区域2.7平方公里。

在设计上,福寿沟巧借外力,因势利导。比如,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使用抽水机的麻烦。福寿沟有12个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自动启闭。原闸门均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以防江水倒灌。

同时,福寿沟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与城区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防止沟水外溢,并进行废水再利用。主沟辅之以后期修建的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主次分明且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有效降低了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

至今,福寿沟仍然承担着老城区近10万居民的日常排污功能。当中国许多一线城市在雨季袭来变成“水城”时,古城赣州的安然无恙让福寿沟更加广为人知。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在赣州市调研时,对福寿沟做出高度评价。他指出,福寿沟的设计合乎联通思路,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理念,具备完善的城市防洪除涝功能体系,给当今城区防涝设施建设带来了重要启示。

“现在,许多对福寿沟的宣传,都在突出福寿沟的实用价值。而实际情况是,福寿沟经过近千年的风霜,有用部分恐怕已不及建成时的1/3。而且,随着现代城市排水设施的不断发展,福寿沟的实用性渐渐弱化会成为必然。因此,挖掘福寿沟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才是让福寿沟永葆生命力、不会湮灭于历史长河的方向。”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万幼楠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