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根据特点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图片新闻
秋意渐浓,当心悲秋综合征
应尽量使用我国儿童暴露参数
呼吁重视室内环境与健康
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达30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意渐浓,当心悲秋综合征
保持乐观情绪、多运动和充足睡眠可缓解
 

金秋十月,很多人会觉得此时天气最宜人,但是“多事之秋”也会招来很多疾病,如抑郁症。人们常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看着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加上时常连日阴雨天气,让人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要注重情志养生防秋愁。

调查显示,高达约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心理专家王冠军分析说,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对其他很多外在变化都比较情绪化和敏感,如看到秋天的落叶,秋风萧瑟景象,会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季节转换会导致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紊乱失常。

随着脑科学的发达,研究者发现,人脑的深部有个叫松果体的内分泌腺,对阳光和明暗非常敏感。立秋以后,白天渐短,尤其在阴雨时节,天色暗淡,松果体开始分泌大量的松果体激素。松果体激素就是褪黑激素,能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主要是能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甲状腺素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发育。当人体缺乏甲状腺素,会出现食欲不振、反应迟钝。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升高血压、升高血糖。若这两种激素在血中的浓度降低,大脑细胞的功能活动会随之下降,精神开始消沉,人就变得无精打采,善感之人更会愁肠满腹。

这种悲秋情绪引起的诸多症状,也被医学研究者称为“悲秋综合征”。现实生活中,患上 悲秋病的,往往是一些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女性患者较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50岁之间。

“悲秋综合征”可以预防吗?王冠军表示,可以从心理上予以调节,保持乐观情绪,从而预防悲秋。此外,他建议,尽可能多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多参加锻炼,如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另外,充足睡眠也十分重要。

秋天乃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大好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失意伤感地悲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