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境保护部公布陇星锑业尾矿库泄漏环境事件调查结果
生态秀美看木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秀美看木兰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图为伊逊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县城段。
图为围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是环境保护部定点扶贫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属滦河上游,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核心区。两县普遍存在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硬环境较差等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积极支持两县扶贫开发工作,两县共实现15.8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2015年底建档立卡“回头看”,围场、隆化两县核定贫困村311个,贫困户72562户,贫困人口167134人。

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两步走”时间安排,2016年计划脱贫出列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4.62万人;2017年脱贫出列贫困村111个,贫困人口5.64万人;2018年脱贫出列贫困村124个,贫困人口6.46万人;2019年~2020年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进行巩固提升。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产业、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广阔空间?河北省围场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做强旅游康养、食品医药、能源环保、信息物流四大产业,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本报记者吕望舒 通讯员郭鹏 王东岭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属滦河上游,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核心区,辖区面积9219.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3%,总人口54.2万人。其中,尚有15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3674人。2016年按照“六个一批”的脱贫路径,力争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脱贫出列36个贫困村,减贫人口21728人,打赢攻坚战,共圆小康梦。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旅游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围场县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晋位赶超”为主题,推动生态建设、脱贫“双向攻坚”,做强旅游康养、食品医药、能源环保、信息物流四大产业,打造绿色围场、创新围场、智慧围场、美丽围场,努力把围场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富有创新活力、蕴含投资潜力、最具生态魅力的美丽幸福家园。

围场县将始终坚持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建设、经营生态。

■ 守底线 保生态 筑牢绿色发展生命线

深入开展“绿色围场”攻坚行动,围绕森林、草原、水域、廊道、城乡“五位一体”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京津冀水源林天然林保护、再造“三个塞罕坝”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小滦河、阴河等6条境内主要河流的生态治理、生态恢复,加大高速公路、旅游公路沿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力度,打造“一带两域三线”生态建设格局。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工业企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矿山环境专项整治,严把项目环评准入、用地集约和资源管控关。力争到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和98%。大力发展森林观光、花卉苗木、生物燃料、经济林等生态产业,推动生态资源转化增值,真正把生态资源打造成为产业资源、产品资源。

围场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突出发展马铃薯、蔬菜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畜牧、林果、中药材3个优势产业,积极构建“2+3”产业发展体系。在抓好“一大四小”5个示范区的基础上,实施基地、龙头、品牌、科技4个提升工程,玫瑰香村、中药材种植专业村、蔬菜专业村、苗木专业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初具规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主的点、带、园互相融合、互为支撑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围场县坚持“生态工业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思路,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生态的理念抓产业,用产业的理念抓生态,大力发展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被列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保承中药材、宇航人沙棘、味来食品、富龙全粉等重点产业化项目相继实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7家,其中省级5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7%。

围场拥有距离北京最近的生态农业、最近的森林、最近的草原、最近的湖泊。围场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环京津生态休闲产业带作用,按照“一带、一中心、五节点”的旅游发展思路,推进五道沟、南大天、庙宫、钓鱼台等坝下旅游资源开发进程,着力构建红松洼、小滦河流域、城郊、敖包山、东庙宫五大旅游板块,形成坝上坝下一体化大生态旅游格局,充分打造具有围场特色的生态观光游、生态民俗游、生态湿地公园休闲游、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游的全国生态旅游胜地。

■ 抓整合 建平台 脱贫攻坚共圆幸福梦

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截至2016年5月末,围场县本级财政投入脱贫攻坚资金达到1100万元,占2016年全县公共预算收入8亿元的1.38%。

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集中投入”的原则,大力整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素质能力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贫困村投入比例不低于总投入的70%。今年已整合投入3.1亿元,被列为“国家脱贫攻坚资金整合试点县”。

加大社会资源集中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社会帮扶、行业帮扶、志愿帮扶等工作机制,发挥国家部委、省市厅局、大专院校、市县工作队帮扶作用,形成“全民用力、多方措资、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扶贫开发体系。

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注资2.5亿元,组建两个财政控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PPP合作、投资控股、实体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产业开发。

搭建金融扶贫产业贷平台。设立1500万元金融风险信贷基金,授信放大10倍,撬动金融部门为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目前,已对10家龙头企业、64个合作社、15户贫困户放款7903万元。

搭建“政银企户保”平台。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元,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共担风险,降低贷款门槛。目前已为19家企业、63个合作社、300余农户放贷3745万元。

搭建基金扶持平台。通过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投入资金1.9亿元,设立了农业产业引导、创新创业、扶贫开发、融资奖励等多类基金,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组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整合认证、登记、管理、抵押等职能,通过加速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荒山荒滩林地所有权的确权办证,促进农村闲置资产盘活。

■ 抓协同 强开放 推动发展动力大转换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实施,为围场县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重构搭建了更大的平台。围场将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以协同发展为引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创新、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以协同发展激发开放活力。围绕生态建设、高端旅游、养老养生、绿色食品、信息数据和现代物流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对外开放,集中引进建设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增加财源收入、惠及社会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严格推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

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努力改进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设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推行“政企银户保”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银保、银行与合作组织、银行与农户的对接。加快构建农产品购销、农业合作金融、农业合作保险、农村产权交易等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创新驱动增强创业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按照“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新三板挂牌”的“路线图”,全力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科技支撑作用强的市场主体。

以园区平台提升聚集能力。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北围场经济开发区、木兰皇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木兰围场生态涵养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示范区“四区”建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统筹协调、错位发展”的园区建设格局。

“促脱贫”是“奔小康”的基础,“奔小康”是“促脱贫”的目标。围场县将立足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凝聚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做到精准扶贫。

围场县按照“三严、四准、五个到位”要求,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找准贫困人口,摸清帮扶需求,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同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驻村联户、部门和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村干部包组联户、组干部包户”的包保和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制度,采取“321”方式对重点贫困户进行帮扶,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

围场县坚持以大力实施产业脱贫、教育和医疗脱贫、政策性兜底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异地搬迁脱贫等方式,精准发力,确保2019年脱贫出列,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