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旅行中的博物探索
公众环保行2016
绿色卫士悄悄走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卫士悄悄走了

 

◆杨文虎

每当听到亲人、朋友去世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突然、感到悲伤。然而,得知2007年获评全国“绿色卫士”的段英利先生病逝的消息,我的心情却五味杂陈,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段英利病逝的消息是我从楹联家高财庭的个人博客里获悉的。2016年8月26日下午5点,我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习惯地打开了高财庭的个人博客,《挽段英利先生》的标题首先映入眼帘,我心里咯噔一下,先是拒绝相信,继而感到震惊,泪水不由地夺眶而出。半个月前段先生给我打电话时,我一点也没有听出来他人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以至我在很长的时间后才回过神来。

“大蓬汽车,法治使者,骄姿遍陇原,英年猝逝,相恸云天怜笑语;绿色卫士,科普专家,画稿存千古,利益均沾,忽闻鹤驾哭先生。”高财庭深情地撰写了挽联,客观公正地总结了段先生的一生,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历历往事,俱涌心头。我仿佛看到了他温和、谦逊、友好地坐在我对面侃侃而谈;看到了他挥毫泼墨,大汗淋漓地进行国画创作;看到了他站在“大篷车”上富有激情地演讲。

我与段先生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时我在白银区广播站当记者。一次,我去白银区文化馆采访,与段先生相识,知道了他是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区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独幅国画《打靶归来》《草原之晨》等作品曾被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在后来的将近20年里,我和他并没有任何来往,只是偶尔碰到点点头。

进入新世纪,我频繁参加文联组织的活动,与段先生见面多了起来,一起开会、参观、吃饭,彼此有聊不完的话题。2006年的一天,段先生满面笑容地走进我的办公室,从公文袋里掏出一沓资料放到我的案头,希望我尽最大努力支持他的环保“事业”。

就这样,我才知道段先生供职于市科协,担任科普站站长,自2000年起就关注环境保护,并于当年自费举办了第一届环境保护画展。从此,环保宣传让我与段先生成为虽不经常见面,但电话联系不断的朋友,并荣幸地应他之邀参加了在市区举办的数次环保知识问答、环保版画展览等活动。

良好环境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然而,在大多数人还不明白“环保”的真正含义时,段先生却先觉先知,对白银市常年酸烟弥漫、废水横流的严重污染状况感到不安。强烈的责任感驱动着他做出了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选择——考察黄河水环境。他从黄河源头青海省境内的龙羊峡、公伯峡,走到甘肃境内的刘家峡、小三峡,又到甘宁交界处的黑山峡,一路边走边看。

当段先生目睹黄河水由清变黄、由黄变黑、由黑变臭,看到土地不断沙化、植被逐渐稀少、沙尘暴屡屡发生的现实后,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狠下一条心,立志开展环保宣传,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家园的向往。2002年,段先生自费创建甘肃省第一个环保公益宣传组织,组建了以普法为框架、以环保为主线、以科普为导引的民间环保科普“大篷车”。

段先生很执着,只要他想干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身上既有艺术家的豪爽浪漫,也有文化人的礼数规矩,更有革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不务正业”、“自找苦吃”、“吃力不讨好”、“脑子进水了”等各种贬损和不敬面前,他都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宣传缺少经费,他把收藏的名家书画卖了,后又出售了自己的栖身之处,改为居住在存放展板的库房里。下乡宣传,他常常吃方便面充饥,连一碗牛肉面也舍不得买。搜集宣传素材、拍摄污染现场遭人围攻,段先生不胆怯、不退缩,毫不动摇地专注于他的事业。更不用说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节日到来了,每年他都提早策划,把宣传展板早早摆到宣传地点。他的“大篷车”也总会在国庆、五一假期以及大多数周末,出现在厂矿、学校、乡镇、社区。在市区,他则和志愿者们在夜幕降临后,出现在市区公园等地方,以凉亭当舞台,或表演节目,或开展知识问答,或放电影,环保则是其中不变的主题。2007年世界环境日,段先生被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绿色卫士”荣誉称号。

段先生出生于1954年,是一位早已成名的国画家。以他的年龄、资历、艺术修养,完全可以靠书画成为富翁。然而,他却把钱看得很轻,把环保看得很重很重。

2012年 8月初的一天,段先生走进我的办公室,邀我参加再过几天开幕的“居安思危——段英利环保国画作品展”。我这个美术门外汉受宠若惊,如期走进了市文化中心展览大厅。偌大的展厅四周,布满了他多年创作的作品,既有对城市污染、生态破坏的展示,又有对水资源短缺、汽车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担忧,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他对环保、低碳的理解。我与他开玩笑说,这些作品要都出售了,你绝对是个大款。他笑着说,他专门做的是赔钱买卖。

2014年冬季的一天,我想段先生了,便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他说在老年公寓。我本以为他在那里搞活动,便挂断电话去见他,这才知道他搬进老年公寓住了。段先生的房间不大,满屋子浓烈的中药味道,看不见纸墨笔砚的踪影,这让我感到诧异,便问他是咋回事。他乐观地告诉我说,患上了不好的病,在肺部。我劝他赶紧去医院治疗,他说这种病谁都治不好,就别浪费医院的资源啦。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只生不死,可段先生面对生死如此从容的大境界,还是让我愕然、敬佩,同时内心一阵酸楚,我还能怎么说呢?我想,只要泰然处之,或许会有奇迹发生。

2015年“六·五”环境日前夕,我再次到老年公寓看望段先生,满面红光的他正帮助一位朋友整理稿件。闲聊了一会儿,他便谈起了环境日的活动计划。我劝他注意休息,再别搞大活动了。可他笑着说,展板早就制作好了,哪有不干的道理。就这样,他硬是带病坚持完成了“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

段先生患病,我在心里老惦记着,可也无力做点啥,只是时间长了打电话问候一声。几次准备去看望他,也一直未能如愿,导致病逝前我没能与他再说上一句话。

天不假年,我敬仰的“绿色卫士”段英利先生62岁便悄悄地走了,或许有人还不知道其人其事,但他为白银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如今,白银城区灰蒙蒙的天空、臭烘烘的东大沟都已成为了历史,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河水泛着清波流向远处,市民们在清新的空气里工作和生活着,这良好环境的呈现,有段先生的一份功劳。

行文至此,我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知道再从何说起、怎么说,只好就此停笔。只愿段先生在天国安息,因为那里没有污染、没有病痛。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