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绿色制造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广东力推集装箱“油改水”
新疆纺织步入绿色快车道
铸造企业用上国产纸质浇道管
全覆盖绿色制造各领域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成行业自律,共治VOCs污染
广东力推集装箱“油改水”

水性化生产是行业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关键,广东6家集装箱主要制造商中,已有5家启动水性化改线。 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陈惠陆

近年来,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在多个领域推广使用水性涂料,如2012年开始,新建的汽车生产线几乎全部使用水性涂料,家具涂装水性化也正在积极推进中。相比之下,集装箱“油改水”项目的推进慢了些。

“水性化生产是行业防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关键,广东6家集装箱主要制造商中,已有5家启动水性化改线。”在水性平台主办、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协办的“水性引领绿色生活,2016集装箱水性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透露,当前约四成的VOCs排放与工业有关,其中约80%与涂料行业相关。

水性化涂料优势多多

低毒或无毒,不易燃,转运安全,挥发出的有机物极大降低

在集装箱制造行业,主要使用溶剂型涂料,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添加10%~20%的稀释剂,其主要成分为甲苯、二甲苯,因此会产生大量VOCs。今年3月,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上海签署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VOCs治理自律公约》,呼吁全行业统一开展从源头治理VOCs污染的行动,放弃过渡性末端治理方案,由占产业绝对领导地位的四大造箱集团牵头,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全面推广应用环保的水性涂料,并制订严格的环保产品和工艺技术标准。

《公约》还约定,协会成员如被裁定违规,将按照800元/TEU(标准箱,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 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进行惩罚,以增强《公约》的约束性。

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及各类法规公约的出台,集装箱涂料逐渐向水性化转变。相对于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旧工艺,使用新型水性涂料,不但低毒或无毒,而且不易燃,生产过程及涂料转运安全。更重要的是,水性涂料生产过程中挥发的有机物极大降低,即使不经处理排放,对空气污染也极低,可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测算,集装箱生产企业实施水性化转型,每年带来的VOCs减排最高可达70%~94%。以2014年7月完成生产线改造的东莞马士基为例,在实现100%水性化生产后,累计已生产水性集装箱约28万TEU,减少VOCs排放高达3633吨。

据水性平台会员韩文煜介绍,集装箱水性涂料防腐,不仅仅表现在物理损伤位置,而且对底漆和面漆腐蚀扩散也非常有限,使破损位置附近的底漆仍能很好地保护金属。在底架、顶板、角件、后框焊道这些影响箱体寿命的关键位置,水性涂料也表现极佳,对箱体几乎没有锈蚀。

地方标准推动企业改生产线

对排放限值、企业管理、涂料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

今年7月1日,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标准》限定集装箱VOCs的排放水平最后要达到110g/m2。

此外,《标准》还对企业管理、涂料使用等方面做了细化规定。比如要求涂料和有机溶剂等原辅材料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并存于专门设置的储存室。涂料和有机溶剂在转移、设备清洗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VOCs排放。

目前,广东省6家集装箱主要制造商中,东莞马士基实现100%水性化生产已有两年时间,深圳南方中集、惠州太平、惠州新华昌、广州东方国际4家制造商均已完成生产线改造,并逐步开始水性漆试产。而新惠中集则因其制造生产的集装箱为特种箱,对涂料性能有较高要求,目前改线还在计划中。

以惠州新华昌为例,在6月30日前,也就是标准正式实施前,已把所有油性漆集装箱生产完毕,并对生产线开展最后的清洗。自7月3日起,新华昌开始投产水性箱,计划先投产1万只。

在东莞马士基集装箱生产车间,一排调温调湿设备正在运作。据工作人员介绍,水性漆是以水替代天那水(香蕉水)作为稀释剂,不含有机溶剂,但是对施工环境要求很严,调温调湿设备主要是提供干热的空气以配合水性漆的使用。

专家表示,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业的水性化改线最为彻底,5家大厂已经或即将具备适应各类水性漆生产的能力。

根据东莞马士基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东莞马士基生产水性漆集装箱总计超过40万台。

资金、治理技术仍是瓶颈

企业面临成本难题,废气收集水平有待提高

省发改委印发的《广东省2016年节能减排工作要点》提出,广东将推进8家集装箱制造企业及50家汽车和摩托车制造(表面涂装)企业实行VOCs排放控制,同时推广使用水性涂料。

改造减排,势在必行,这已经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困惑。

水性平台会员张逸铭表示,改线后企业面临使用水性漆带来的成本问题,水性漆价格比溶剂型涂料高出15%~30%,即使企业愿意承担所有成本和风险,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或者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同,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张逸铭建议,应对自觉减排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广东省环科院专家表示,在对VOCs有机废气收集和末端治理上,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VOCs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排放条件多样,不同净化处理技术也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需要采用不同的VOCs废气净化技术或不同净化处理技术的工艺组合。广东省环科院调查显示,采用“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溶剂回收”“固定床活性炭吸附—热风脱附—催化燃烧”等治理工艺,也取得一定成效。

以广东省集装箱制造厂采用的吸附回收工艺为例,这一工艺虽然具有净化处理效率高、吸附剂可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适用面较广等特点,但缺点是废气必须经过预处理,还需要经过溶剂精制分离等工序方能达到回收利用的要求。而在上海集装箱制造厂采用的吸附脱附催化燃烧法,虽然有净化处理效率高、吸附剂可循环利用以及低能耗的优势,但缺点是投资大、运行维护成本高、废气须经过预处理、催化剂须定期更换等。

“供应商应加大对水性技术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为减排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撑。”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与科技标准处处长林文则表示,环保部门将统一加强环境监管,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减排环境。

“治理成本确实比较高,但VOCs治理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项目,一些地方开始启动VOCs排污收费工作。企业如果不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未来面临的可能就不只是成本增加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

相关报道

广东精细化防控VOCs

重点监管近1500家企业,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报通讯员陈惠陆

被称为生成臭氧元凶的VOCs,“十三五”被纳入总量减排指标,其源多面广,所涉及的企业行业众多。为精细化防控VOCs排放,广东省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录(2016年版)》(以下简称《企业名录》),共1434家VOCs产生企业被列入其中。有关部门将采用一企一策、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ADR)、推广使用水性环保涂料涂装工艺等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治理。此外,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也于7月正式实施,对集装箱制造涂装项目的相关指标,规定了明确的排放限值。

13 大类行业

纳入《企业名录》

纳入《企业名录》共涉及13大类行业,包括电子元件制造业(126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5家)、家具制造业(167家)、金属表面涂装(194家)、炼油与石化行业(47家)、皮革制造业(31家)、其他行业(52家)、汽车修理与维护(1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27家)、医药制造业(8家)、印刷业(252家)、制鞋业(105家)以及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109家)。

“珠三角地区被列入的企业达1232家,占全省近86%,显然珠三角是VOCs产生企业的集聚区,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1434家企业中有579家已完成整治,还有855家未完成治理。根据《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2016年度实施方案》要求,今年要确保VOCs重点监管企业治理完成率达到80%以上。

据介绍,对已建设施治理完毕的企业,将严加监管,开展排放评估工作,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治理效率低及尚未开展治理的企业,要求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机废气治理改造,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石化行业

将全面升级改造

石化行业是VOCs排放的大户。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年底前,广东省石化行业将全面启动环保升级改造工作,争取提前完成综合整治工作及清洁生产审核,达到《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建成VOCs监测监控和管理体系。

为推进这项工作,《企业名录》还将全省27家化工类企业列入LDAR技术改造序列。业内专家介绍,运用LDAR技术,可以检测到肉眼看不见、鼻子闻不出的轻微挥发性有机物泄漏。

《企业名录》中需要进行LDAR技术改造的27家重点VOCs产生企业,炼油与石化行业占了近一半。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等10家化工企业需要在今年开展LDAR改造。

集装箱制造业

推行地方标准

广东是我国集装箱生产的主要基地,其《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今年正式出台。“这是广东首个集装箱制造业排放的地方标准,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之前,广东还先行先试,制订了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多个典型行业的VOCs地方排放标准。

《标准》分别对集装箱制造涂装生产线单位面积VOCs排放量、排气筒VOCs排放、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3个指标制定排放限值。据广东省环科院专家介绍,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差距,现有项目有一年的过渡期可以进行技术改造。

“使用水性涂料是集装箱制造业改造的一个改造方向。”业内人士表示,水性涂料相比传统油性涂料,可以大大减少VOCs的排放。据估算,以生产每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为例,使用水性涂料将使企业涂料成本上升300元~500元。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