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应知/开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分类分质分时能否为垃圾“减负”?
天外居所莫强求 足下家园当珍惜
生态小说《大草甸》出版
新书速递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外居所莫强求 足下家园当珍惜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王道还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这样的梦想和追寻——探索星外文明,搜寻可移民的星球,人类总是畅想着如何征服宇宙。后来,随着地球资源瓶颈的逐渐凸显,对星际移民的畅想中又夹杂了对地球毁灭、人类毁灭的假想和讨论。

我们不妨“脑洞大开”一回:如果找到地外文明和第二个宜居星球,人类能否迁居?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是什么模样?

本期推荐的3本书,便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当然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富有想象力的尝试、科学严谨的预言。然而细品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其中强烈的生存忧患和通透的自我反思。

◆雨葭

假设宇宙中真有外星人,而人类有一个足够大的望远镜,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望远镜看到他们?

寻找外星文明,是人类社会永不过时的话题。不过,长期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贾雷德·戴蒙德,却在《第三种黑猩猩》一书中就此举发出振聋发聩的忠告,建议人类谨慎而行。他认为,数百年前,人类探险家发现技术较为落后的人类社群,通常会选择射杀他们、以新疾病消灭他们、摧毁或强占他们的家园。由己及人,任何技术先进的外星人要是发现了我们,很可能也会那么做。

在绪论中,戴蒙德指出,虽然从自然角度看,人类与猩猩的差别非常明显,但从基因角度看则差距甚微——人类与黑猩猩和红毛猩猩的基因组差异不过1.6%。作者在这个比较中似乎隐含着深意:瞧瞧,自以为高动物一等的人类,与动物特别是猩猩的区别只不过一点点,至少从生物学角度上看是这样的。

不过,如果就此便以为作者极尽诙谐之笔墨,仅仅是为了一般性的科普,那便大错特错了。本书虽取名《第三种黑猩猩》,但并不局限于人类与猩猩的差别这一小命题。作为长期研究鸟类的科学家,戴蒙德在书中结合人类学、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等理论,从人类演化史、人类生命中的循环变化、人类的文化特征、人类族群冲突、人类对环境影响5个部分入手,详细解构了人类的演化与发展变迁,分析了人类与这个星球其他动物可能存在的差别。

为了佐证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差别之微,戴蒙德一再从地球外的“他体”——外星人的视角审视地球,并断定倘若外星人偶然闯入地球,决不会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分而待之,至少在人类完全走向文明社会之前是这样。戴蒙德的这番视角切换,有助于让读者跳出人类本体的惯性思维,以另外一个陌生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看清人类的本来面目。

本书虽然主要介绍人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但其笔墨所及之处,往往融入作者诸多思考,如对人类制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警惕、对人类肆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忧心忡忡等。

无论是相较于黑猩猩还是其它地球生物,人类都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农业。但在生产力不断改善、物质日益富足的同时,人类社会又长期面临诸多问题。以农业发展为例,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担心过农业有什么坏处。戴蒙德的叙述却让人如鲠在喉。他认为,植物经人类“驯化”成为农作物,人类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食物基因组变更的影响,身体机能随之出现变化。

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应运而生,例如足以数次毁灭摧毁地球生境的核武器。想来,动物之间虽有杀戮,但也不可能出现如人类这样不惜以自毁星球相威吓之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发展始终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更为值得警醒的是,在地球的某些角落,这种破坏而尤不自觉、破坏而不以为耻的思想,时至今日仍扎根在一些人心中。

这样看来,人类面对猩猩时,实不足以沾沾自喜。且不说人类的这点进步置于浩渺宇宙之中尚显微不足道,单就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言,其根源就让人类汗颜——许多源头并不在于外界,而在于人类自身,比如战争、污染和疾病。

千百年来,人类寄望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广袤的宇宙中远足。但倘若人类对足下的土地与周遭的生境尚不知珍惜,纵然找到了地球的“克隆体”、具备了星际移民技术条件,又于事何补?再多的星球,都可能被人类折腾成下一片疮痍之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