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扬帆青春 筑绿未来
图片新闻
金华环境知识进校园
6部门联手 多方位保障
支起帐篷,伴书香星光入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帆青春 筑绿未来
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搭建平台锻炼青年环保队伍
资料图片
北京体育大学绿心环保社在第12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承办环保球包设计大赛。图为两名获奖者在展示作品。 薛玥莹供图
▲图为第12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主题辩论赛半决赛现场。
 

◆本报记者 陈妍凌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否应该统一3省市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11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两校辩论队队员,就此展开一番唇枪舌剑。

这场比赛是第12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主题辩论赛决赛。本届文化季主题为“扬帆青春,筑绿未来”,下设“迎冬奥”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主题辩论赛、“盖绘绿色”环保支教项目、环保音乐会等16个项目,吸引了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超过50所高校的学生参与。

平台

志同道合者相识相约

让不同兴趣、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环保活动,是文化季的一大特色。如在本届文化季的16个子项目中,对运动、绘画、音乐、辩论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

1个月前,在辩论赛初赛现场,几所高校的辩手在场下不聊输赢,而是掏出手机互加微信好友。中央美术学院学生邀请大家到央美参加环保涂鸦活动,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则邀大家来参加环保定向越野,还有几位不同社团的负责人相约日后一起开展环保活动。“这个过程非常快乐。”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上官晋波说。

清华大学绿色协会成员文思敏表示,绿协以往的环保活动偏重学术,比较严肃。她今年参加了几所兄弟院校承办的文化季活动,觉得趣味性更强,这给协会以后办活动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连续11年举办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参加活动从最初的十几家高校社团发展到50多所高校的近70家环保社团,直接参与人员逾10万人,影响辐射在校大学生30多万人。

从第六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作为主办方,共同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加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力量。随着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加入到文化季中,活动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培训

提升社团骨干综合能力

文化季活动对参与者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环保理念熏陶,不仅限于每年为期约1个月的文化季,而是持续数月,贯穿培训、策划和举办的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团委老师辛航告诉记者,文化季活动不仅具有环境文化创意价值,还具有教育意义。

高校环保社团能力建设培训是历届文化季筹备阶段的重头戏。每年,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都会举办数场针对高校环保社团骨干的培训,引导社团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今年春季的培训为例,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解读,还包括大学生社团组织运营与管理、环保社团宣传策略及新媒体运营技巧等。

高校环保社团骨干经过培训后,还能申请、竞聘成为文化季执行委员会委员。作为保证文化季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执委会负责文化季所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落实情况,其所有委员均为首都高校在校大学生。

2005年以来,主办方已举办数十期高校环保社团能力建设培训班,参加的社团骨干人数达千人,其中百余人成为执委会委员。

参与

一场精益求精的追求

这些天,矿大学生上官晋波又熬夜了。小伙子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在本届文化季上,上官晋波所在的矿大团队负责承办“迎冬奥”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的决赛将作为文化季压轴活动,在12月3日的文化季闭幕式上举行,上官晋波和伙伴们希望把活动细节考虑周全,为本届文化季划上完美的句号。

“活动筹备真挺锻炼人的。”上官晋波说。今年9月初,他向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提交了一份环保知识竞赛策划方案。经过宣传中心指导,他选取更有针对性的切入点——北京冬奥会,不仅问答题目涉及冬奥会,比赛形式也动感十足。在8进4比赛中,选手边打羽毛球边答题,动脑动手两不误。

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还牵头联系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与之合办这场知识竞赛。“刚好冬奥组委也希望推广冬奥,我们一拍即合。” 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项目负责人龙艳说。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学生文思敏负责的环保主题沙龙也经历过这样的调整。起初,她计划邀请几支高校环保社团,办一场小范围的沙龙。在宣传中心的帮助和协调下,活动最终拓展为一个有环保机构和20多支高校环保社团参与的主题沙龙。

每年秋季,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都会筛选文化季项目,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现场面试申报人,并对项目提出完善建议。“他们还会指导我,如何制定比赛规则、怎么进行项目宣传等等。”上官晋波说。

延伸阅读

可专可潮文化季

谁说环境宣教活动千篇一律?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可严肃高冷,也可潮范儿十足,满足不同兴趣年轻人的需求。

关键词 专业

政府应不应该提高电动汽车补贴标准?当前北京是否应该全面推广新能源公交?是否应该在中国大陆推行垃圾费随袋征收……本届文化季辩论赛辩题专业性极强,紧扣当下环保热点议题。

据介绍,赛会辩题的拟定均由北京市环保局把关,决赛、半决赛辩题甚至由市环保局直接命题。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项目负责人龙艳说,辩题均出自市环保局政策研究室最权威的专家之手。

“辩题太专业,比赛不好打,不过锻炼挺大。”北京交通大学辩论队队员林蕙景说。在8进4比赛中,她的辩题是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是否应该提前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辩手王廉祥也表示,备战这些辩题,对文科生而言颇为不易。他和队友不得不经常待在图书馆,搜论文数据库、查找专业资料。别看比赛中他们对三元催化器等专业词汇信手拈来,其实备战前“我们连读都读不顺。”连战两年的王廉祥笑称,今年的评委更专业,我们不敢懈怠呀。

今年,每场辩论赛都邀请环保专家到场。例如,辩论“从长远角度看,治理北京机动车污染主要靠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时,北京市环保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峰是评委之一;辩论“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是否应该提前发布”时,评委席上就坐着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梁文玥。有时,辩手列举的论据不准确,专家评委还会指导学生,到何处寻找权威数据。

专业,不仅体现在辩论赛场上,也体现在文化季的各个环节。在今年首都高校环保社团能力建设培训中,主办方邀请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做“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及现状”主题讲座等。主办方还曾邀请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工作人员参与环保主题沙龙,与十余所高校大学生畅聊油烟污染治理等议题。此外,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还为文化季专设活动指导办公室,制订活动方案、审定项目执行委员会成员,检查指导项目执行情况。这些专业指导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青年学生参与环保有渠道、有成效。

关键词 潮范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环境教育从线下课堂延伸到线上平台。在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中,这种变化体现得尤为明显。

社团骨干培训增加了网络传播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将线下现成的长篇科普文章碎片化,编辑成图文结合的信息,在线上传播。培训还强化学生的图示化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用漫画、表情包等展现环保话题的能力。

年轻,就要配新潮玩法。数年前,文化季组织者卖力吆喝,请大家关注电视台某个时段的文化季报道。言犹在耳,这几日的推介内容则变成关注视频直播,线上同步观看辩论赛决赛。

从进入微博阵地,到利用环保社团微信做推广,再到今年的网络视频直播、文艺晚会线上抢票,文化季总有新玩法,总能走在宣教潮头。

“好创意在基层。” 北京林业大学团委老师辛航说,有时同学们在宿舍随意想到的小点子,深挖出来就能成为焦点。

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当代大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朴实奉献的宣讲、创意无限的设计,都在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上碰撞、呈现。历年文化季上,这些高校学子曾在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现场演唱环保歌曲,开过露天电影派对,也曾在打工子弟小学里支起环保讲台,还曾在环保模拟法庭中体验环境诉讼。文化季正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热情,活力和创造力。

昔日参与者今何在?

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走过了11个寒暑。不少昔日参与者早已踏出校门,工作在各行各业。他们还记得当年的文化季吗?他们依旧关注着环保吗?

袁日涉——

传承从培养孩子环保习惯开始

袁日涉,第九届北京高校环境文化季执委会主席。去年大学毕业后,她执起教鞭,成为小学老师。她身上的环保烙印,正在影响着新一批小学生。

一年前,袁日涉班里的学生不解:为什么老师用“废纸”打印练习题?原来,练习纸是再利用的,背面印的是与习题无关的其他内容。

如今,班里学生以获得这种纸张单面可用的草稿本为荣。因为,那是袁老师亲手制作的精美本子,是对表现优秀同学的嘉奖。

在袁日涉的带领下,班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多少盛多少的“光盘”习惯,就连校内啦啦操比赛所需的道具手环,也不买现成的一次性产品,而是用彩色废塑料袋自制。

在袁日涉看来,北京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给予她的不仅是对环保的关注和热爱,还有活动形式上的启发。循着文化季环保辩论赛的思路,她将年初的寒假网络班会主题定为“春节话雾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治理话题,搜寻资料,畅所欲言。

“我希望能每天见证他们的点滴改变。”袁日涉说。

聂辉梅——

坚定择业 做有意义的事情

“文化季平台是我成长之路上里程碑式的一笔。”目前就职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的聂辉梅说。

大学时,聂辉梅曾参与第七届、第八届文化季。在此过程中,她接触到许多关注环保的从业者及青年人,他们对她之后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长离不开人的影响。聂辉梅表示,在她的成长路上,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工作人员、环保NGO伙伴及青年人的指引和陪伴不可或缺。

大学毕业后,聂辉梅便选择成为环保从业者。在她看来,要改善环境,个人和某个组织的力量都很微小,不过,“从事环保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