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绿色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亚找回城市发展灵魂
见微知著看中山治水新格局
城市如何做好水文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亚找回城市发展灵魂
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根除久治不愈的城市病
 

编者按

在城市建设中,水的问题日益突出,内涝、黑臭河等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严重损害城市形象,影响生活品质。

因为成因复杂、时间较长,做好城市水文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施策。在这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建设海绵城市、整治黑臭水体、开展城市“双修”等。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持续行动,不断修复城市自然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新华社记者凌广志 郑玮娜 涂超华

入冬以来,全国去往海南三亚的航班、列车开始爆满,三亚再度迎来旅游旺季。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去年起,三亚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着力整治城市发展乱象,对久治不愈的“城市病”实施“根除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百姓共享优质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双修”惠民,让城市跟上民生脚步

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丰兴隆桥头公园……三亚这两年新建了6个大型公园,新增绿地287万平方米。新老9个公园与绿道、水系串联,形成新的“一河九园”城市中心公园带。绵延12公里的月川生态绿道,把三亚河、公园以及15个居民小区串联起来,为主城区近8万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空间。

“不管是生态修复还是城市修补,三亚坚持把民生放在首位,把城市作为整体公共产品来精心打造,直接受益者是百姓。”三亚市长吴岩峻说。通过将生态作为城市灵魂引入城市治理和规划建设,三亚重构城市生态空间,注重构建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等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大格局,系统性地解决山体破坏、水系不畅、海岸侵占、城市绿化不足等问题,让百姓共享生态民生。

据了解,通过新建污水管网、截污等措施,三亚河水质已由Ⅴ类提升到Ⅲ类,沿河红树林生长茂盛,白鹭等各种水鸟显著增多。海棠湾和亚龙湾是三亚最优质的海滩,过去被高星级酒店圈占,现在正回归公共本质。今年3月起,海棠区从11家星级酒店收回被占公共用地,拆掉各种酒店自建设施,建设滨海步道。目前,海棠湾已建成18条通海廊道。

已是第三次来三亚过冬的北京游客韩璐说:“原来的三亚河水又黑又臭,现在臭味没了,还有了鱼,沿河两岸的红树林里都是成群的白鹭。”

河水变清,秃山复绿,公园成串,绿廊遍布,步道相连,成了今日三亚城市环境的真实写照,让绿、让路、让景、让海于民的承诺得以实现。

以“双修”转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双修”的变化让市民和游客满意度提高了,三亚市各级干部在这一整治城市发展乱象过程中,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

从经济挂帅到生态优先,实现了执政理念和政绩目标的转变。许多干部自觉把追求绿色GDP、让百姓享受优质的生态环境作为目标,将注重民生作为责任和追求。比如,三亚黄金地段几个房地产项目,因损害了生态环境的连续性,被改建成了公园;凤凰路旁、虎豹岭下,一处30亩地块上规划了两栋20多层的房地产项目,但因破坏山体景观,去年被果断叫停,随之改建为市民果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从迷恋高楼大厦到以绿水青山为魂,实现了对城市内涵和品质认识的转变。在三亚,大部分干部对城市发展中牺牲生态环境的问题有了深刻反思,保生态就是保饭碗、保未来成为共识。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三亚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课,在当地干部中开展系统教育,革新传统思想观念。据了解,在主城区新修6个大型公园的基础上,三亚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成海坡公园、城市活力公园、南新公园等,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从“面子”光鲜到“里子”强健,实现了城市建设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三亚不但在整治城市景观上下功夫,还重点向地下、向城市运行不畅的淤塞点、痛点发力,如整治三亚河污染、打击违建、治理交通堵塞、建设管廊城市和海绵城市等。目前,三亚已重点新建各类地下管网148.5公里,建成7.7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大型综合性公园丰兴隆桥头公园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建设,东岸湿地公园蓄水量达到83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周边城市主路段和周围小区的积水问题,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