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境质量改善负“重”前行 季节性治理措施须强化
认清症结 坚定信心 共同行动
图片新闻
气象及健康专家解析成因普及防护知识
众志成城,方有蓝天白云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清症结 坚定信心 共同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吕望舒1月8日北京报道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月6日晚20点在京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向记者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见面会有近20家中央、都市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媒体就见面会中有关环保措施、环保形势等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客观报道和转载。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13时,全网文章总数7502篇,其中新闻网站407篇,微博6845条(包括转发、评论),微信113篇,客户端109篇,其他(论坛、纸媒、博客)28篇。

陈吉宁部长的媒体见面会引发了各类媒体、环保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人民日报》在1月7日二版头条刊发题为《环保部部长表示,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气污染防治将进一步强化》的文章,援引陈吉宁的讲话称“京津冀的问题从长线来看,还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问题,必须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新华社第一时间发文:《环境质量改善“负重前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重污染天气热点话题》,文章称,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是在“负重前行”。所谓“重”,就是要在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改善,加快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排放量后面是“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

法制网文章《环保部部长: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得到转载38次。文章称:陈吉宁表示,“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这说明我国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偏重、能源结构更加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也更高,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更是快速反应,多方位报道了见面会的内容,中国环境新闻、微言环保、京环之声等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推送“陈吉宁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实录”,引发网友热评。

一位基层环保工作者说:“陈吉宁部长在见面会中以理性、客观、严谨的讲话,既中肯评价了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深入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对公众关切的问题给予了积极主动的回应,体现了高度的科学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陈吉宁部长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基层环保人员,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环保工作,严格监管,严格执法,为消除群众的心肺之患履职尽责。”

网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留言说:“(环境)治理效果是有的,但环境质量不达标,不是环保部门的错,不能只靠环保部门来承担责任,环境的好坏更主要是企业、交通、建设等带来的污染因素;治理也并不是仅靠环保部门的呼吁就能改善的,更需要理清责任,使责任人有意识,通过环保部门传递压力,让污染不再有,让天更蓝,水更清。” 同时,在微博平台,很多“大V”网友借用部长陈吉宁的话评论称:“负重前行,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出把力,政府把环境管理好、公众把环境维护好、企业把治污措施落实好,这样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搜索网络不难看到,很多网友都表示了对陈吉宁部长讲话的肯定,网友“人间身为客”的留言说:“陈吉宁部长的话让大家对雾霾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澄清误解,认清症结,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启迪着我们深入思考在雾霾治理中政府、企业、个人担当的角色和应尽的责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抛开偏见,消除分歧,在雾霾治理上积极行动起来。”

对于部分网友习惯性的吐槽,有很多网友理性发声,批评此类现象,称“应心平气和看完文章”“看了评论很心寒”,表示治霾是长期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应给环境保护部门、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还对环保工作人员艰辛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

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关注环保的北京普通市民,他说:“大气治理、空气质量改善,如今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然而,在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这件事不仅仅是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自己能够做一些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