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父亲李苦禅
鸡年说鸡
丹后天桥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父亲李苦禅

1925年,李苦禅(左二)与校长林风眠(右二)以及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的同学们合影。
苦禅老人一生练武,他常说:“睡懒觉没出息。”每天早早起床,练武强身健体。图为晚年时依然坚持练武的苦禅老人。
1961年,李苦禅所画《山岳钟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山岳钟英》长3.6米,李苦禅虽以画鹰出名,但这幅画中并未表现老鹰展翅高飞的形象,而是描绘了老鹰蓄势待发的内在精神,象征刚强的民族精神。
 

◆讲述人:李燕 徐德亮

记录者:张春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李燕聊李苦禅》一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讲述,北大才子、相声演员徐德亮撰写。李燕是著名画家、国学鸿儒,也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儿子。因篇幅有限,本文只能沧海拾珠,更多故事,读者可回归书中,含英咀华。 ——编者

■徐悲鸿的大弟子

父亲一开始是学西画的,他和徐悲鸿先生的接触很短,但对父亲一辈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决定了苦禅老人一生的艺术道路。当时,蔡元培慧眼识珠,认定徐悲鸿是个人才,就把他安排到北京大学,设立了“画法研究会”。有人埋怨蔡元培:“为一个无名之士安排一个机构,不是因人设事吗?”因人设事不是一个好词。现在想想,我们真的缺乏像蔡元培先生这样的伯乐。他可是给未来的千里马设置的“事”。

我父亲从老家到北京来求学,打听到北京大学有一个“留法勤工俭学会”。这也是蔡元培先生做的好事,与法国友好人士铎尔孟联合开办的学校。半天做铁床子活儿,半天学法语。

1918年暑期,父亲到处打听哪里可以教画画的地方。听说北京大学的沙滩红楼有人在教,就去了。他碰到一位穿着长衫、清瘦的年轻人。父亲问:“这是北京大学么?”“是的。”“这有画画的地方吗,我想看看。”“有的,同我来。”这个说着江浙口音的年轻人,正是徐悲鸿。

在短暂的时间里,徐悲鸿给我父亲讲授了有关西画的素描知识。还提供颜料,让父亲临摹徐先生画的一张讲述希腊神话故事的油画。

徐悲鸿对父亲强调一个观点,即中国画陈陈相因,以临摹“四王”为己任,违背了“外师造化,中法心源”的理念,即以大自然为自己的老师,通过人的主观加工,完成创作。比如,宋代的山水画一看就有大自然的气息。等元朝以后,山水画变成了笔墨游戏、符号,大自然的气息少了。徐悲鸿先生说,你看这个时代,千年未有之大变故,在我们的中国画中没有表现。再看西画,各有千秋。哪怕我们不懂西方历史,也能从画作里感受到历史。拿破仑加冕,仪式之浩大,从油画中能感觉到人物故事。而我们的国画体现不了时代,所以徐悲鸿先生说“要改造国画,把西方好的东西拿过来,融汇在国画中。继续传承国画的精粹,补充不足的地方”。原话是“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徐先生育人,有历史责任感。他教育了我父亲,也让父亲明白,无论是画人物、山水、花鸟,都要反映时代精神,或凄凉、悲怆,或雄健、奋斗。没多久之后,徐悲鸿先生到法国留学了,但他改造中国画的理念,影响了很多人。

■李苦禅是如何拜在白石老人门下的?

我父亲拜师很慎重,用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李松先生的话,“李苦禅拜师白石老人,是一种师生的双向选择”。1923年秋天,父亲打听到白石老人住在北京西城大岔拉胡同租的一个小房,就找上门去了。

白石老人当时生活非常清苦,睡的炕晚上是床,白天被子一卷,铺上毡子就能作画。父亲回忆,敲了门以后,说明来意,见到屋内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必定是齐老先生。父亲就直白地说:“齐老先生,我特别喜欢您老人家的画,我想拜您为师。现在我虽然在洋学堂学洋画,但我特别想画国画,想拜您为师。我这穷学生也没什么礼物可以孝敬您。等我毕业后,找着事情做了,我再好好孝敬您。”意思是等有了工作,挣着钱再补这个礼。

白石老人那年已近60岁,56岁左右才到北京。我父亲的直白非但没有被挑礼,反而其农民子弟的诚恳引起了白石老人的共鸣,当时就点头应允了。老师一点头,我父亲赶紧磕头,这一磕头不就成事实吗?父亲心里高兴啊,可算找到好老师了。那时老北京的墙叫做“四白落地”,墙壁是拿白垩刷的。父亲也没看墙有多远,屋又小,结果脑袋右边蹭了墙上好大一块白灰。等抬起头来,只见白石老人捂着嘴直乐——过去老师讲究师道尊严,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其实我觉得这块白倒增加了白石老人对弟子的感情。从此,父亲成为白石门下登堂入室的弟子。

当年我父亲还不出名的时候,自己的画不值钱,但是白石老人已经开始有名了,画作能卖钱了。有的弟子得其皮毛,仿造白石老人的假画拿去东京卖掉,能得百金。白石老人觉得,这样的人像扶不起来的病人。但他说我父亲,“苦禅学吾不似吾,苦禅不为真吾徒”。李苦禅学我,但是你不造我的假画,你是我的真徒弟。这是赞扬我的父亲,他的人品不错。

我父亲一辈子绝对不造老师的假画,他早年画得跟白石老人如出一辙。但画上题款是自己的款,这个有画为证。

■没有观察自然不要画大写意

1928年,国立艺专在西湖边建起来。著名教育家林风眠校长想到了我的父亲,聘请他来学校当教授。可以说,苦禅老人绘画的绝大部分题材、意境都来自于西子湖畔。比如他喜欢画的大黑鸟、鱼鹰子,老家河里也有,他也画过。但是为了画好这些题材,父亲就在西湖里养了两只鱼鹰。有人问,西湖是公家的地方能放鱼鹰吗?我父亲到哪里都善于拉关系,就跟西湖巡警说:“我这是为了教学,为了让学生画的。就这两只,也吃不了鱼。”把关系拉好了,巡警说:“这么着,什么时间我上岗,您就来放,差不多了就带回去。”

西湖这段生活经历很宝贵。父亲教学生画速写,最常画的是鱼鹰抖翅膀的姿势。鱼鹰翅膀沾了水不舒服,上岸后有抖翅膀的习惯。听见主人指令再下去。它潜水,却不像鹅浮在水面上,吃水线很高。父亲画的鱼鹰脖子是断开一块的,为什么呢?脖子在水线下面。

他留下来的画,有一张是一群鱼鹰一起往前游,非常生动。要是不观察生活、不画速写,这个大写意只能画非常僵硬的姿势,即翅膀往空中一落。即便画鱼鹰抖翅膀,远处的翅膀透视和结构关系也处理不好。能把二者处理好的,在写意画史上,李苦禅是第一人。

父亲一直要求学生,一个标本要画不同的方向,把结构研究透了以后再说。他的学生都带着速写本,到西湖里画画。那时西湖颇有野趣,湖里长满了植物,划着小船来来去去,鸟也不怕人。现在北京人都知道了保护动物。公园里的野鸭子,成群地跟人要食儿,在腿边蹭。还有一对对鸳鸯,从人身边游来游去。动物知道你不会伤害它,就会和人亲近。所以那会画速写,离动物都很近。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实现李苦禅重要的教学思想:不在画谱里找画稿,而要到大自然里找画稿。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另有一说法“中法心源”,以大自然为老师,向大自然学习,以形写神。

在西湖生活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传说一个野和尚在那儿劫道,不要人命,就是取点钱花。父亲得知此事,说“这怎么行,僧人以善为本,应普度众生,我等他去”。去两天没等到,直到第4次才等到。

来人穿了一件宽大的僧袍,看见迎面走过来一人,吃了一惊。平常但凡见到他,人们撒腿就跑,这位怎么反冲着他来了。“你干什么的?”他反问。父亲说:“等你啊,你名声不小,等了你几回合才等到。”“你等我干什么。”“我揍你。”“你敢揍我?”“你劫道我不揍你?你穿着僧袍在庙修行。修行第一条讲究行善,可你劫道算什么行善,这是作恶。”两人针锋相对,就动了拳脚。

我父亲从小习武,身高1米8,很是魁梧。几个回合下来,僧人磕头谢罪。父亲讲:“周围都是寺庙,当一个挂单和尚到哪里不能喝碗粥?你这是碰见我了,要是碰见警察,劫道的可是死罪,枪毙。”那会要查出来是土匪,真会枪毙。父亲就这么让他走了。

没过几天,父亲在苏堤散步,迎面又走来这个和尚,衣衫褴褛。父亲一把拉住他,问“我一直想找你,上次不过是想教训你一下,没有伤到筋骨吧?”“没有。”“来,我请你喝茶。”就这样,两人不打不相识。和尚后来云游四方,过西湖时还主动去家里看望我父亲。

父亲和学生讲为人处世时常说起这个事: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是对的,但是不能以恶惩恶,这是他的道德要求。

■大画家怎么教自己的孩子?

我在北平出生,父亲取名:李燕。出生没满月,就被母亲抱着上济南了。那会正是动荡的岁月,直到鬼子投降了,母亲才带我回到北平,见到父亲。

小时候贪玩,但是有个画家父亲,就不由自主地模仿。画的时间长了,看到什么画什么。逮蚂蚱、勺蚂螂、粘知了、捉刺猬,一边玩一边也画。从小大人就劝,咱们别杀生啊。养不活,到冬天刺猬还要冬眠,所以玩几天就放了。那会北京的东郊,环境还没污染,护城河里有碧绿金线的青蛙,两岸是野菜,尤其是那会的野菜都绿油油的。采回来以后,剁碎了,弄点虾皮炒一炒,拌个馅儿,包菜包子,节省粮食。

就这样到了9岁、10岁时候,小孩子的那种童真少了。父亲说,可以受点基本功了。但他强调,孩子年纪虽小,但有童真,画出来的画有意思,不要拿大人的意志去指导。好多大人教孩子画画,先临齐白石,把孩子的天性都泯灭了。

我学画的第一步,不是父亲教,而是上了当时美院附中办的班。为什么父亲让我考美院附中呢?他说:“国画先别轻易画,把基础打好了再说。”他指的是文化课基础。美院附中按高中生的要求,连几何都要学。学艺术,人文环境特别重要。为什么孟母三迁,因为要给孩子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1986年6月11日,父亲去世3周年,我母亲跟全家一致决定,把苦禅老人收藏的主要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由此建立了李苦禅纪念馆。国家说他是一个教育家,如果连子女都没有教育好,怎么能当教育家?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做得正,一家人也要行得正,这才能治国平天下。圣人说的话,掷地有声、有生命力。我们要维护苦禅老人教育家的荣誉。

苦禅老人一辈子坎坷,为革命做了很多贡献,还蹲过日本监狱。他一直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到了晚年还联络着张大千等海外的朋友,希望有更多人为祖国的统一事业效命,直到去世都不改初衷。李苦禅纪念馆在济南趵突泉成立了,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艺术成就,每天都能和大家见面。他无愧于“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