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技术服务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受热捧
破解粗放管理难题 助力环保监督执法
欧盟企业关注中国清洁技术市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粗放管理难题 助力环保监督执法
——记淮安市环保监管信息化之路
 

淮安作为苏北中心城市,以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产业。与大多数环保部门相似,淮安市环保局也用不到200人(含监察局、监测站等参公和事业单位)的微薄力量,管理着全市25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水气声渣达标排放、节能减排工作,承担着生态市创建的牵头工作,协调着生态红线保护划分工作,推动着黑臭河流治理、雾霾天气控源、重金属防治、建筑施工、三产油烟整治等多项工作,可谓是“小马拉大车”。

随着环保监管领域的宽泛化、监管工作的精细化、监管问题的复杂化,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淮安市环保局通过持续多年环境信息化工作积累,初步实现了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在借力“互联网+环保”政策优势中,将信息化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环保领域之中,使新的环境管理模式、信息化成果为政府决策层提供高效、便捷、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为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推进做了有益的积极探索。

一、多山头建设之路:自说自话

环保信息化在初始阶段都是各个部门业务子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大家对此持半疑半惑态度,但又迫于现实工作的要求,勉强使用;用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否定之否定过程。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淮安市环保局从2007年建立开始,同事们就不断指出它的数据不具备执法效用,只是管理中的参考。在漫长过程中,总是监察部门中一个科中的一个人在看这个数据,直到新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2015年按日连续处罚办法、查封、扣押办法、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后,这套系统数据才真正走到台前。

在此过程中,各部门还陆续建立了排污收费系统、排污申报系统、危废转移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双随机系统、大气、水源地自动监测站等系统。这些系统产生的数据都为各自管理领域所用或参考,其他部门只是听说或者见到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这种碎片化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无从核对,进而也无法对环保管理工作的面上和线上的深入分析研究有所帮助,环保部门数据说话的权威性更得不到维护。

但这些零星建立的系统是环保部门数据之源,这是环保信息化必经的阶段,这一阶段各方思想火花的碰撞融合以及资金、技术持续投入的“厚积”,为后期的“薄发”奠定了基础。

二、融合之路:见面说话

数出多门的现状,既浪费了资源,也给决策带来诸多疑惑。从2012年起,淮安市环保局决定打破这一现状,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数据规范、统一的平台融合业务系统,用信息流打破环保部门内部“壁垒”。建设过程中,局领导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借助省环保厅支持、借助优秀公司技术团队力量,坚持顶层设计,决定以“一张图”为基础,以“一厂一档”为框架,开始对全局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平台、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控平台、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控平台、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危废监管平台、环境应急管理平台等平台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存储、调用。该系统初步完善了整个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数据管理和共享能力,形成了自己统一的数据中心,为领导统一决策提供了依据。融合之路是艰难的,污染源基数的确立、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交换、不同处室之间配合、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每向前走一步都是不易的,但淮安市环保局迈出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第一步,并让各部门之间数据在一个平台上见面,开启了用数据探讨环保问题的新阶段。

三、应用分析之路:权威说话

信息化显著提升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这让环保局领导决定深度开发数据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化一期、二期建设,环保局设立了蓝天专项、水专项、一企一档专项、白马湖管理专项、环境应急管理专项等专题模块。通过不同站点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污染状况;通过不同时间段数据对比,分析污染初步变化规律;通过对企业环保生命全周期管理,分析环保监管存在的漏洞;通过对白马湖特定区域管理,为饮用水源保护提供信息防护网闸;通过环境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摸清了风险源底数,完善了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

为使数据服务于业务执法人员,并保证数据安全,通过与电信合作,设立VPN专用通道方式,开发生态监控系统手机APP,使外出工作执法人员可远程登录访问内网数据,真正实现了数据随时调取、法律法规随时查阅,企业现状全程掌控,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方式有据可查。

四、预警防范之路:科学说话

环保数据来源很多,依据每个人经验分析判断,难免会有很多偏差。淮安市环保局借助江苏梦兰神彩公司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了白马湖水质评价模型和扩散趋势分析模型,以期通过建立适合于白马湖水体情况的水质、水动力及藻类生长模型,实现对水质现状的评价分析,污染扩散趋势分析,为水质监测预警、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水质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服务,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借助三维建模系统,固化了阶段性企业生产流程,为双随机执法检查提供了客观公正的统一平台;通过GIS地图固化了重点污染源点位,实时监控企业常规因子变化情况,变无目的巡查为有针对性督查,向精细化管理迈出坚实一步。

信息化进程为淮安市环保局对企业监管插上“多快好省”的翅膀。借助信息化手段,监测频次多,数据更具备公正性,分析问题更加客观;自动监测数据上传速度快,为环保部门科学研判相关事态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工作预警更有针对性;信息化精细化的监管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粗放监管模式,明显提升了企业对环保检查的配合度和认同、支持度;有针对性的检查缓解了环保人员数量不足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升华提高之路:与百姓对话

环保数据是社会资源,需要让更多的专家、百姓看到、看懂,为环境质量改善出谋划策,为监督不良环保行为发出呐喊。淮安市环保局顺势而为,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内外网,将多年来遮遮盖盖的数据直接通过环保政府网站推向公众。公开的数据包括9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点数据,饮用水源地日监测数据、周监测数据、危险废物转移数据、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数据、污染源超标排放数据、国控重点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数据、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数据等,只要是百姓关心的,只要有利于群众监督的,全部公布于众。让环保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中,才能发现自身不足,才能做出更完善的自己;让数据置于群众监督之中,才能让环保违法行为无藏身之地,才能推动环境更好更快改善。

信息化发展之路是思维理念改变之路,也是技术创新之路。虽然有专家对淮安市环保局信息化工作作出“项目理念先进超前,数据使用率高,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尝试效果明显”的高度评价,但未来,他们将继续探寻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并结合新的法律法规开发新系统,升级提高原有老系统,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环保结合;充分考虑环保信息化平台和其他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问题,使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环境管理模式为防范执法、精准执法、公正公开执法提供更加便捷、规范的使用平台,为政府提供更加高效、科学的决策支持。 严春光 崔吉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