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划定严守生态红线谨防四种误区
河长制要重视宏观设计
加强农村废旧电子垃圾管理
防止二次供水成杀手
曝光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共享单车需共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曝光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叱狼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在全省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的一个亮点是,省、市两级政府不护短不避短,每星期在当地主流媒体曝光环境突出问题,主动亮丑揭短,并通过督查督办,齐心协力推动环境问题根本解决。对这一自曝家丑的做法,笔者认为,这不仅展现了勇担当、敢作为的精神和魄力,更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因时制宜、切中要害的务实举措。此类“自曝家丑”应成为更多地区强化环境保护的新常态。

揭短与补短是因果对应关系,只有敢于正视短处,才能把短板补齐补长。否则,遇到问题总是躲着捂着瞒着拖着,那么这些问题不仅不可能得到根治,而且日积月累,小毛病也许会演变成大疾患。但当前主动自愿亮出环境“家丑”的地方实在不多。不少地方提及媒体曝光,便惶恐万分,生怕家丑亮出去,会影响了形象,损害了政绩。笔者以为,恰恰相反。揭短与补短其实是为环境把脉会诊、割疮挖脓的过程。社会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前进的。通过曝光环境问题,推动一个个环境问题妥善解决了,环境质量一步步好转了,群众有了明显的获得感,这才是真正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才是最实在的政绩。否则,一味护短,其实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敷衍,是自欺欺人、不肯作为的思想表现。

曝光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问题。环保问题涉及面广,因此曝光问题不能事无巨细“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也不能曝光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要坚持优选精选,力争让曝光发挥一针见血的诊疗效果。对此,笔者以为,要重点曝光3类问题,不仅曝光问题现状,还要跟踪曝光处理过程,直到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一是加大共性问题曝光力度,以点带面推动解决更多同类问题。虽然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但不少环境问题却有共通性。要通过曝光一事一例,督促相关地区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进而解决这一类问题。比如,黑臭水体整治,不少地区均采取了底泥清淤、活水畅流等措施,可是整治成效仍然难以巩固。究其原因,很多地方在雨污串管整治等方面不深入不彻底,于是水质反弹在所难免。通过曝光某一地区这一问题,能够提示和引导更多地区加强黑臭水体整治,抓住截污控污这个根本。

二是加大老大难问题曝光力度,凝心聚力攻克顽症。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难,主要领导重视就不难”。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武断,却也有一些道理。老大难问题之所以久拖难解,最根本的问题是当地部门之间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合力,甚至相互推诿扯皮所造成的。因此,越是老大难问题越要深入详实地曝光,以此引起当地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主要领导出面协调,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各部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问题尽快妥善解决。

三是加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曝光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环保工作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环保惠民的原则,要把群众是否满意和群众的客观感受作为检验环保工作的标准。因此,要高度关注群众身边的废气扰民、河道黑臭等污染问题。对于投诉信访较为集中的,要站在群众的视角公开曝光,倒逼相关地区下狠心、用硬功,彻底铲除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