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后峰会、前亚运”杭州环保人破浪前行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峰会、前亚运”杭州环保人破浪前行

蓝天下的钱江新城。
西湖水鸟多。
 

精彩纷呈、挑战不断!浙江省杭州市G20峰会圆满召开之后,又将迎来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活动: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8年举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杭州环保人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破浪前行。

回眸2016,大气、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刚过去的2016年,杭州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多项协同机制,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强势推进水、气、固废等整治,环境质量继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G20峰会圆满召开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G20峰会的一道亮丽色彩。杭州环保人全力以赴交出了满意的答案。

一是大力推进会前最严整治。实施完成五大类868项环境治理工程,追求“最大化治污”,持续实现水、气两大环境质量较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会前环境质量基础。主动加强与南京等27个省内外重点城市对接;在会前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开展了4次综合保障演练、4次专项应急处置演练。

二是全面落实会期管理措施。借助先进科技支撑,加强环境监测和预测预警,克服了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周边污染合围等困难,实现了峰会期间水环境质量创新高、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最佳水平的目标,得到了环境保护部、浙江省环保厅的高度赞扬。

三是积极巩固深化峰会成果。峰会之后,杭州市编制实施冬春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去年底的“年度大霾”,霾区超过全国1/6国土,杭州市有幸“躲过”。看似幸运,实则与杭州市一直以来的大气治理紧密相连。

◎强势推进“五气共治”行动

大力推进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污染治理,2015年底率先在全国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一是巩固主城区“无燃煤区”建设成果。全面淘汰、治理大、中、小三类燃煤锅炉,强势治理燃煤烟气,燃煤用量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热电、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清洁化)改造,全市133台热电锅炉完成关停或超低排放治理106台;147台10蒸吨以上工业锅炉完成关停或清洁化改造121台;燃煤火电机组顺利“清零”,小锅炉提前全面淘汰。

二是强势推进治理工业废气。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完成整治企业371家,削减排放量4357吨。完成关停转迁及落后产能淘汰企业230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27家,全面完成10个水泥独立粉磨站的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和5条熟料线的改造。

三是大力治理黄标车。黄标车全市域禁行,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8366辆,累计淘汰26万多辆。推广新能源车1.2万辆,累计超过3.5万辆;主城区(萧山、余杭、富阳区除外)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7.7%。

四是强化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控。累计安装雾炮等扬尘防控设备工地数990个,全市90%以上渣土运输车完成密闭化改造;106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完成绿色改造。同时,加强餐饮油烟执法监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继续加强“五水共治”

切实担负起“五水共治”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着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13个目标考核断面稳定达标(保持)方案。

一是以“零直排”为主阵地,实施源头治污。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和“垃圾河”,完成排污口整治9200余个,“阳光排污口”工作被多家国家级媒体点赞。

二是巩固提升“清三河”治理成果,建立实施“三色预警”机制,组织4轮防反弹拉网行动。积极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建立沟渠长第一责任制,对1636个沟渠、1933个池塘进行“小微水体”整治,组织河湖库塘清污(淤)。

三是创新实施“清水入城”工程。采用技术手段降低钱塘江引配水浊度,每天将800万吨清水引入城市内河,有效提升水体综合感官指标。

四是抓好工农业污染防治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6.0%以上。全面建成畜禽养殖线上线下防控体系;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取得较好实效。西部4县(市)水体基本达到Ш类以上,初步实现城区“污水零直排”和县(市)“全域可游泳”。

◎深化生态文明创新制度

案》,市环保局牵头组织起草工作,目前已进入市委、市政府发文阶段。三是建立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完成生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年生态补偿资金提高到1.55亿元。四是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和制度标准体系。各区、县(市)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管理制度和模式创新,如富阳区重视基层环保制度建设,创新乡镇(街道)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得到环保部关注;淳安县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环境质量管理规范,出台“千岛湖标准”,得到3位省领导批示肯定等。

去年9月,杭州市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历经13年的“马拉松长跑”终于拿到了“金牌”。全市建成8个国家生态县(市、区),119个国家生态乡镇、135个省级生态乡镇。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立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二是研究制定《杭州市环境保护督察方

◎扎实开展污染物总量减排

全市共完成减排项目217个,COD、NH3-N、SO2和NOx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大幅削减,超额完成省厅减排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成排污权交易系统更新,组织开展5期申购交易,成交款1152万元。继续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帮助12家企业排污权抵押融资登记,总贷款金额2842万元,有效发挥排污权在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信贷方面的作用。帮助7家企业完成排污权回购,回购金额234万元。

二是完善刷卡排污运维管理。完成全市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262套(252家企业)刷卡排污监控端的安装,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覆盖率100%,刷卡排污系统充值率为99.21%,联网率100%。

三是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覆盖环统范围内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的有效机制,及时换发或更新排污许可证。

四是做好减排监测体系建设。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99.9%,公布率100%;国控重点源在线传输有效率99.74%;监督性监测公布率100%。

◎提升环境安全保障能力

杭州市牢牢把握环境安全目标要求,扎实打造“环境最严监管城市”“升级版”。

一是全年共立案查处创历史新高。全年行政处罚案件1972件、罚款9403.7万元,较2015年大幅增长88.2%和90.6%,创历史之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5件,拘留86人。以“强执法、重规范”为目标,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深化“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和“权力阳光运行系统”建设,完善执法后督察。大力开展服务峰会“6+1”、“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污染源在线执法巡查。全市处理环境信访26304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16起。

二是加强危废、污泥处置监督管理。2016年,在市环保局积极推动下,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第二个危废处置项目于今年1月5日顺利点火,第三个已完成项目选址。全市危废处置设施“三足鼎立”态势初步形成。

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辐射环境安全监管。饮用水水源成功拓源,千岛湖配水工程进展顺利,安全供水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梳理完成全市放射性同位素清单,完成历史遗留的17662座移动通信基站审批。督促废旧、闲置放射源全部送贮。

同时强化了环保行政审批服务,夯实了环境规划与基础科研能力,加强了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强化了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经过努力,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去年实现了“两超一低”目标:年优良天数比例首次超过70%(71%);PM2.5年达标天数首次超过300天(306天);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50微克/立方米(48.8微克/立方米),总体水平为新标准(AQI)实施以来最好。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功能达标率提升,同比上升了21.1个百分点,水质明显改善。西湖、千岛湖、钱塘江和苕溪等重要水体水质稳中有升。

扬帆2017,打好三大战役完善倒逼机制

新的一年,杭州市环保系统将持续推进“三五共治”(即五气、五水、五废3个五),切实深化改革创新。主要目标为PM2.5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47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70%以上,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打好三大战役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持续大力推进“三五共治”,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要实现督察全覆盖,根据全市督察方案,今年即将开展第一批对下辖区、县(市)督察。

在水方面,重点抓好“污水零直排”2.0版,深化河长制,消除劣Ⅴ类断面,实施小微水体整治、清水入城等工程,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建立包括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生活和农业污染防治在内的水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在大气方面,重点抓好热电、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老旧车淘汰、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等工程,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制定并实施《杭州市冬春季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方案》。

在土壤和固废方面,编制土壤行动方案,组织污染调查,摸清家底。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完善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理。全面加强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处置能力;强化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和规范运行。保障土壤环境、固废和危废环境安全。

◎完善倒逼机制

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试点“规划环评+准入标准”改革和以业主守法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

坚持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创新符合杭州实际、务实可行的环保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标准倒逼机制。对千岛湖、钱塘江等重要水体和重点废气源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控制,积极推进杭州市VOC行业地方排放标准(涂装等)、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标准制定,做好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监督性监测和自行监测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承载力预警体系,依托环境功能区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严格管控。

二是建立完善目标倒逼机制。顺时、顺势推进考核体系从以总量减排为主向以环境质量为主转变,推行“富阳乡镇(街道)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抓实重点减排工程,确保完成年度目标。编制“美丽杭州”2017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生态目标责任制,组织开展“美丽杭州”考核评比。制定《千岛湖生态补偿办法》。做好杭州市六城区环境功能区划评估。

三是建立完善市场倒逼机制。强化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环境保护黑名单制度、排污权交易等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探索并适时推出全市排污权租赁交易管理办法,活跃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落实“三三制”总量激励措施。

四是建立完善执法倒逼机制。深化打造“最严格城市”升级版,以执法“痛点”刺激企业自觉守法减污。深入推进环境执法稽查,着力形成责任清晰、规范履责的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双随机”抽查、环境监管网格化、部门联动等机制。加强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的风险源排查,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五是优化完善环保服务机制。加强环保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继续梳理研究审批权限分类管理事宜,进一步简政放权,基本实现市县同权。完善“零土地”环保审批制度,推广“排污许可证一证件式”审批改革

◎打造环保“铁军”

今年要全方位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始终把加强环保业务和技术支撑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振环保系统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

一是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做好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进一步完善复合污染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大气污染整治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持续改善模式预报准确率。推动污染源全过程监控系统和“一源一档”数据库建设使用。探索开展第三方检测和在线运维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强化环境决策和科学研究等服务保障支撑。推进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将科学化作为环境管理转型首要任务”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做深做透基础科研,推动科学决策。做好浙江政务服务网环保版块改造提升,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改造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制定实施《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督管理办法》。完成环境监测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部署和实施。

三是继续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环境舆论导向,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做好舆情搜集和正确研判。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巡检,进一步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结合年度中心工作和当年环境日中国主题,组织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是切实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做好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局系统推进“双百分制”考核。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执纪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破浪前行,拥有充足底气和自信

G20峰会后,杭州市又将迎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亚运会等。杭州市步入“后峰会、前亚运”时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杭州市环境质量总体上在逐步改善,但人口不断集聚导致各类生活排污剧增,水、气环境质量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挑战;环境承载力不足,环境容量空间相对有限,结构性污染突出的矛盾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环境治理监管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固废、危废处置能力不足,长远保障还需加强;环保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随着环保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面临阻力也会越来越大,需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多等。

新的挑战面前,展现重大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做出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部署,生态环保战略地位空前提升; “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经济带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杭州市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提供了战略契机,环保工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法治方面以新环保法为基石,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环境保护步入法治化、制度化阶段;科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物联网向生产生活的全面渗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空间格局,也改变了传统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这一变革在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同时,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对此,杭州环保人有充足底气和自信。

有绿色发展的坚实基础,增强了底气。近年来,上级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支持杭州市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之路。杭州市结合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强化综合施策,主动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实施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规划优化、设施完善、能源清洁等综合手段,在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保障加强、社会大局稳定的同时,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不断增强。

有峰会保障经验,增添了信心。G20峰会的召开,为全市环保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他们以此为契机,健全大气治理多元协同机制:开展部门协同,建立了由市环保局牵头的大气办这一类似 “大部制”架构;开展区域协同,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大气协作机制”框架内各项治气工作的落实;开展制度协同,补齐各类法制、规范、机制等方面的短板;开展社会协同,整合了企业、公众、专家、媒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大气治理的力量等。这些,为环保工作继续前行注入了强大的自信心。

有一支能战斗队伍,充满了自信。继续前行,关键在干部队伍。去年以来,他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以上率下、从紧从严,把队伍思想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认真对待。激励环保人奋发向上,实干至上、行动至上。在峰会环保执法中,“5+2”、“白+黑”、“百日环保执法”等,锻炼了一批批执法干部。在“五气共治”、“五水共治”、监测预警等方面,许多工作都走到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涌现出了诸多先进事迹和典型模范。有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队伍,这是环保事业充满信心、继续前进的大底气。

今年1月初,杭州市委召开了十一届十三次全会,会议提出要坚持生态为界,在建设“美丽杭州”上更进一步,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杭州市环保系统将续写环保事业新篇章,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为杭州城市国际化和世界名城建设保驾护航、再建新功。

本版撰稿/摄影 :钟兆盈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