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技术服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树立绿色理念 践行绿色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7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立绿色理念 践行绿色发展
——关于我国煤焦化企业履行环保责任转变发展方式的认识与思考
图为花园式园区展现煤焦化行业的绿色成果。
峰煤焦化远景图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应当首当其冲。尤其是地方煤焦化企业,想要破解新常态下生存与发展的难题,唯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综合运用绿色发展思维,全面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变革。

■坚决转变思维方式,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理念引领行动,正确理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当前稳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下,形成绿色发展的自觉,首先要形成绿色思维的自觉。

用长远思维系统布局。绿色变革是一个吐故纳新、以新应新的过程,要求我们善于制定和运用推进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方案。环境保护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永续发展和人类的长远诉求;不仅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还要加快绿色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守住山青、天蓝、水净、地洁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空间,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用导向思维引领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导向思维,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时下,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环境的期盼、对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已成为最基本的民生和民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以绿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提高破题能力,用绿色实践回应人民的期待。

用绿色理念指导实践。用好绿色发展指挥棒,关键是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导行动。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出台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这无疑为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提供依据。“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绿色发展指挥棒要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就要增强“威慑力”、成为“杀威棒”。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为基线,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惩戒机制和追责制度,从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平。

■牢记使命和责任,当好绿色先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也高度集中。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来抓,把“绿色发展”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这迫切要求企业扬弃传统工业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面对窘局的自救。当前,众多企业正面临着高耗能低效率带来的困窘局面。有资料显示,145家央企上市公司中,目前业绩预亏的超过30家,占比20%,亏损面覆盖到煤炭、有色金属、钢铁、水运、机械制造、造船等多行业。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改革,向绿色要生产力,用绿色化提高企业活力和真实市场竞争力,不仅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职责,更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对河北的企业而言,新环保法颁布后,对行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都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企业的能耗指标、环保指标如何达到国家的法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国家及地方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严格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环保变成了“企业生存资格证”,环保不达标,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基于此,企业必须积极顺应环保高压态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适应常态的责任。环境责任是每一个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当履行的首要责任,国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主力军,更应在生产方式绿色化方面率先垂范,起到排头兵的应有作用。尤其是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制约众多企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的重要历史阶段,国有企业更应该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率先实现绿色转型,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峰煤焦化公司等一批企业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认真落实环保生产各项制度,确保环保设备设施正常稳定运行,严格做到了不环保不生产。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坚持环保装备不断升级,环保所需优先上马,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应对挑战的储备。绿色就是生产力,无论是新能源、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扩张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变“绿”,生产力都将得到极大发展和解放。据悉,在我国高耗能工业部门,目前至少有数百项可用而未用的成熟能效技术,如果这些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到2020年可节约6亿多吨标煤。在焦化企业普遍面临“转型阵痛”的困难时期,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焦化企业不仅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绿色转型”也将为焦化企业再造竞争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绿色发展的全新理念将为焦化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另一方面,焦化“两高一资”的行业属性和焦化工艺技术的进步,为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焦化企业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依托宏观政策支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金矿”,开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渠道,把传统劣势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拉动下,我国煤炭、焦化、钢铁工业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以“速度”为中心、“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这些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但大自然赋予人类社会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容忍度”更是有限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转型升级是焦化企业必须要做、必须早做、必须做好的现实选择。

绿色发展既是煤焦化企业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的起点上,要牢牢抓住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

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焦化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焦化产品的原料成本占其总成本的85%以上,原料成本仍然是影响焦化生产成本竞争的主要因素。要想摆脱这种成本依赖,唯有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峰煤焦化公司成立近十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把“生态立企”战略摆在发展首位,致力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从2007年建成投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消烟除尘等一期环保项目,到包括甲醇、干熄焦、余热发电、脱硫制酸、生化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等清洁项目的二期工程,再到正在规划的以保护环境为第一要义的焦油加氢、合成氨等产业延伸项目,峰煤焦化企业始终以负责任的胸怀,坚定不移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证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也是煤焦化产业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

坚定不移厚植绿色文化。理念只有转化为文化,才能被信仰和坚持,成为行动指南和行为习惯。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由产业末端治理、生产绿色化扩展到行为方式绿色化。把绿色行为方式体现在每一件具体事务、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实现全覆盖、零遗漏、无空白。在生活细节上鼓励员工在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中主动选择绿色产品、绿色出行,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与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生产环节落实生态责任,实行绿色生产,提倡再生产再利用,以绿色产业链促进绿色消费。同时,努力推动构建生活方式绿色化全员行动体系。面对生态系统退化,与其抱怨和指责,不如共同行动、积极作为。提倡从自身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自觉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节约一杯水,支持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少用一次性产品。每个人都是绿色行为方式的主角,都可以主导和主演。坚持从我做起,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践行绿色理念,形成全员崇尚绿色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定不移构建生态机制。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障碍,才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峰煤焦化企业目前正在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我们要加强绿色发展自律,探索建立“绿色绩效”考核体系;要将企业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以及职工卫生行为、低碳行为、消费行为统一起来,纳入“绿色绩效”考评范围,实施生产经营、绿色发展“双考核”,促进企业提升形象、转型发展;要建立和践行“绿色行为规范”,大力倡导以崇尚自然的美德、绿色发展的政德、保护环境公德、尚俭戒奢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抓好全员生态道德建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准。

绿色发展不仅是煤焦化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微利时代中国整个煤——焦——钢铁产业链条上所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企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自觉行动,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共赢。 高辉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