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宿迁绿评报告引导发展正效应
安阳两县区负责人被约谈
安康约谈82家砖厂负责人
张掖积极整改祁连山环境问题
兴安盟摸清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图片新闻
葫芦岛九大措施打响“蓝天保卫战”
济宁专项整治“小散乱污”
樟树破解环保重难点问题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4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照环境问题 补足发展短板
宿迁绿评报告引导发展正效应

 

◆本报见习记者韩东良

通讯员徐万宁 孙振

为综合评估江苏省宿迁市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查找制约绿色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提升绿色发展程度,宿迁市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宿迁全市行政区域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历时半年,日前完成测评,宿迁市绿色发展评估报告出炉。

经综合测评,宿迁市2015年度绿色发展综合指数为71.8分,比2013年、2014年分别提高9.3分和6.5分,说明宿迁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逐年好转,单位资源消耗越来越少,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

在县区之中,泗阳县得分最高,为76.4分,其次为泗洪县75.8分,沭阳县71.6分,宿豫区59.9分,宿城区57.0分。

评估体系明确三大类10项指标

据了解,目前评估一个地区绿色发展程度没有固定模式,江苏省经探索研究采用绿色发展评估指数进行评价表征,并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代价和生态产品贡献等三大类10项指标(加权计分),建立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宿迁市环保局生态处有关人士说,通过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分析,就可以看出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物质消耗和集约化利用水平,表征资源利用效率的资源消耗指数。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物质消耗和集约化利用水平,得分越高表明区域GDP产出对资源消耗越小。环境污染代价反映一个地区废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代价,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得分越高,表明区域污染损害程度越小。生态产品贡献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贡献,得分越高表明区域生态效益越好。

根据2015年度《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测算,结果表明:在资源消耗指数(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宿迁市得分为58.2分,县区中得分最高为泗阳县65.6分,其次为沭阳县59.3分,宿城区58.8分,泗洪县58.2分,宿豫区41.8分;在环境损害指数(环境污染代价)方面,宿迁市为74.2分,县区中得分最高为泗阳县81.0分,其次为泗洪县79.7分,沭阳县73.2分,宿豫区63.3分,宿城区38.6分;在生态效益指数(生态产品贡献)方面,宿迁市为83.0分,县区中得分最高为泗洪县89.5分,其次为泗阳县82.7分,沭阳县82.1分,宿豫区74.7分,宿城区73.7分。

看问题找差距,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从评估结果看,宿迁市虽然在生态红线区管控、林木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并制约着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

据了解,宿迁市正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同时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既要调整依靠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态,又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增大绿量的压力很大。

目前,宿迁市水耗能耗较大,集约节约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绿色化转型慢、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承载力低,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另外,单位GDP能源消耗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品质也需要提升。

同时,宿迁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虽然宿迁市PM2.5浓度减降率、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但秋冬季节受不良气象条件和北方集中采暖燃煤影响,加之市区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燃煤较多、机动车增长较快、道路和工地扬尘管控难度大等因素,导致宿迁市容易产生污染天气,持续减降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水环境质量提升也存在较大空间,列入省考的26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虽好于省考要求,但没有Ⅱ类水体,且劣Ⅴ类水质比例高。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多措并举助环境质量改善

为解决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问题,宿迁市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 加强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酿造、食品、纺织、化工等支柱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低耗能支柱产业、产品和企业的发展,推动发展模式由“高投入、高排放”向“高效益、低排放”转变。

2 严控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完善企业、园区、区域等多层次土地集约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工业、城镇和农业节水工作,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3 对重点工业企业治污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强化酿造、食品、纺织、化工等行业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扩大污水管网覆盖范围,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调整能源结构,实施燃煤使用总量控制,削减燃煤消耗总量,提高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及电力消费水平,发展及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大电力、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行业废气污染治理改造力度,全面推进有机废气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工业烟尘、粉尘处理效率,严控新(扩)建排放恶臭类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4 强化生态红线区域管控,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确保洪泽湖、骆马湖湖泊生态安全,实施退圩还湖,逐步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扩大湿地保护面积。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