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境界-人物
3上一版
 
“鸟人”大山 爱鸟如痴
对鸟的爱,开始了就不会结束
西草海边的护鸟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鸟的爱,开始了就不会结束

汪周(右)用鸟类模型进行讲解
 

◆张志萌 阿蓉

在这个时代结识一个人,往往是从其微信头像开始。

初识汪周老师,也是如此:一只纯净美丽的小鸟,有着天蓝色的脊背,晶亮的眼眸,干净、清爽而富有诗意,这就是她微信头像一只鸟儿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得知,这是汪周最喜欢的鸟——普通翠鸟。

汪周说,她最喜欢翠鸟的颜色和萌萌的眼神。作为资深爱鸟人,她喜欢鸟类,到了有点发烧的程度。不仅买鸟的徽章、带鸟图案的衣服、围巾和鸟儿毛绒玩具,还画鸟,并亲手做小鸟图案的灯笼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爱鸟行动,还是在自然之友野鸟会中。作为资深会员,汪周参加观鸟活动长达20年,成为深受孩子喜爱的观鸟活动及鸟类讲师。而这一切,都是她繁忙工作之余的志愿活动。

爱,让她笃定坚持

汪周对鸟的爱,可以追溯到小时候。作为“山里长大的野孩子”,她始终保持了对自然和鸟儿的挚爱。

汪周回忆,小时候她经常和母亲去周围的公园看鸟,遇到受伤的鸟就想方设法救助,或是放点水和食物在隐蔽处。她们会将受伤严重的鸟儿带回家,周围的邻居知道她们爱鸟,碰到受伤的鸟儿也会送来。

就这样,汪周家里住过燕雀、杜鹃、灰喜鹊、绿头鸭,甚至还有小鹰。父亲还做过鸟笼,因为舍不得让鸟儿呆在笼中,就敞着门养,让它们在家里随便飞,地面也被它们弄得乱七八糟。

因为收养的大部分是小鸟,等它们养好伤,汪周一家就会把它们送到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跟大鸟学飞。

童年的回忆充满暖意。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该是多么有趣。对鸟儿的爱,会成为对全家的爱,进而带来更多的喜悦与温暖。这也许就是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回馈。

结缘野鸟会

汪周对鸟的情结自从开始,就未曾消逝。

上世纪90年代,汪周供职于期货公司,做着风险控制主管的工作。那时候,这是一个新鲜的职业领域,压力非常大。她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钟都要从床上蹦起来,了解国外最新信息。

1996年,一次机缘巧合,汪周了解到了自然之友和观鸟组。

自然之友野鸟会,前身就是自然之友观鸟组,成立于1996年。当年10月4日,他们组织了中国大陆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性观鸟活动,标志着国内第一家民间观鸟团体的诞生。

一开始,汪周参与定期举办的观鸟活动,那时大多是一月一次。几次观鸟活动后,汪周工作的压力得以缓解。树林里清新的空气,满眼可及的绿色,还有小鸟翱翔天空的身影,都让她感到无比放松。

汪周说,科学研究显示,长期远离自然,人易患自然缺失症,许多精神紧张和焦虑等疾病都源于此。而现代人解压的许多方式,却是与自然背道而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重新走近自然讲起。

接触自然之友后,汪周发现,那里的人跟其他领域中的朋友不太一样。他们更有爱心,而这份爱心不只对人,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是如此。

随着观鸟的深入,汪周开始学习更多的鸟类知识,开始关注鸟类栖息环境中的植物、昆虫、水生植物等。她坚信,只要人们持续地呼吁和行动,更加自然与生态的管理方式一定会得到广泛认同。

从学习者到带领者

2009年,由于圆明园的鸟类调查缺领队,汪周开始成为新的带领者。汪周说,自己跟着看和给别人讲,可是大不相同。给别人讲一分,自己必须准备五分、甚至十分的知识。

随着经验的增加,她不仅讲解鸟类,也在过程中融入相关生存环境的讲解。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体验自然,汪周还参加了自然体验师的培训,提升自己的自然讲解技巧。汪周说,观鸟的人,从5岁小孩到70多岁的老人都有。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有了被认可的感觉。

与汪周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她对鸟类的热爱,以及她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激情。爱是一种感觉,而唯有行动,才能带来真正深刻的改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