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环评国际合作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以绿色贸易为抓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

 

◆张修玉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添新的正能量。

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为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体系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要落实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刻领会绿色“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理念、世界共享”的重要载体。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但生态文明会让人类和平共处,理性选择人类共同的未来。把我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提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绿色化水平,将生态环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让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世界共享,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探索。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和成本、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和难度,我国积累了更多的教训和经验。因此,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借鉴我国绿色发展经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绿色“一带一路”是“利益责任、命运共同”的重要应对举措。新自由主义创导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为发达国家营造全球市场、转移低端制造业的过程中,也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推入了全球性阶段,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共同需求,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务实开展合作,推进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体系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建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新秩序,从而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二是准确把握绿色“一带一路”的总体部署。

绿色“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全面推进“五通”的绿色化进程,建设生态环保交流合作、风险防范和服务支撑体系,搭建沟通对话、信息支撑、产业技术合作平台,推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推动、民间促进的立体合作格局,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理念先行,合作共享”,即突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丰富合作机制成果共享;“绿色引领,环保支撑”,即推动鼓励行业和企业采用更先进、环境更友好的标准,加强环保科技支撑,提高绿色竞争力,引领绿色发展;“依法依规,防范风险”,即遵守国际经贸规则和所在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即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选择重点国别、重点领域有序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贯彻落实绿色“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

优化产业与能源布局,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相关环保要求,识别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开展综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合理布局产能合作项目;加强环境应急预警领域的合作交流,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绿色贸易与绿色投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将环保要求融入自由贸易协定,做好环境与贸易相关协定谈判和实施,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同时,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加强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完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统筹并充分发挥现有双边、多边环保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环保合作网络,创新环保国际合作模式,建设政府、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

鼓励生态环保标准与科技创新合作,推进环保信息共享和公开。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加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加强环保大数据建设,发挥国家空间和信息基础设施作用,加强环境信息共享,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

加大对外援助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项目落地实施。以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环保技术与产业、人员培训与交流等为重点领域,优先开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探索在境外设立生态环保合作中心。

加强政企统筹,强化企业行为绿色指引。规范指导相关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完善企业对外投资审查机制,通过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环境行为。鼓励环保企业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引导优势环保产业集群式“走出去”,借鉴我国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探索与沿线国家共建生态环保园区的创新合作模式。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明确各自定位。加快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创新和转移中心以及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