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7环境日特刊-理论溯源·福建、理论解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闽山闽水 总是情
“两山”理论是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山”理论是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

 

采访人:本报记者黄婷婷

对话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

“两山”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上的升华,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以及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中国环境报:“两山”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赵建军: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之后,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06年3月,习近平论述了实践中人们对“两山”之间关系认识的3个阶段。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被写进中央文件。

中国环境报:如何理解“两山”理论的思想内涵?

赵建军:“两山”理论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两山”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上的升华,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以及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两山”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绿水青山放在那里不进行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最自然的生态系统,这是不会给人类带来多少社会价值的最原始的自然。而人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绿水青山进行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就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但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自然开发利用的过程,其实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

“两山”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我国目前发展方式还较粗放,必须走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科技含量高的绿色发展道路。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就是在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两山”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持续发展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两山”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体现了对民生福祉的关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次,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常怀敬畏之心。“两山”理论蕴含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三,体现了对历史的担当。“两山”理论清楚地表明,我们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

“两山”理论对各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执政者更有智慧担当。要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就要统领全局、合理布局、科学谋划。

中国环境报: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福建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几年,各地都在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您对各地“两山”理论的实践有何评价?哪些实践经验可圈可点?

赵建军:浙江省十几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从省级层面审视浙江,从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到推进“五水共治”护绿水、“三改一拆”治违建、“四边三化”美环境,一个更有魅力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正在建立。重点推进铅蓄电池、电镀、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六大行业整治,强化“腾笼换鸟”力度,目标不断升级,行动愈发有力。

十年间,浙江GDP总量增至4万亿,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26个欠发达县“摘帽”,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从衡量GDP到建设“绿富美”,浙江换了“新活法”。

在丽水,“战略构想—纲要实施—评估考核—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系逐步建立,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杭州,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的思路已成“两山”理论的最新延展。近年来,杭州大力实施“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发展信息、健康、旅游等新型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浙江要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认时谋势,顺势而为,坚持干在实处,狠抓工作落实,把生态省建设继续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浙江的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把浙江的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福建的绿色发展之路主要归功于制度体系的不断优化改革。主要体现为3点:一是由督企向督政转变。2014年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纳为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三项主要内容之一。二是政绩考核由GDP为主向生态建设转变。2014年对全省34个县市取消了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考生态、考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等。

除了浙江、福建,贵州等地也对“两山”理论深入践行。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明确提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如今,多彩贵州、生态贵州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每年在贵州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例如,2016年举办的“生态福利与美丽中国”论坛上,嘉宾和学者提出要将生态保护和扶贫结合起来。保护绿水青山不仅不会致贫,还可以帮助脱贫。这是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两山”理论基础上,各方所达成的共识。

中国环境报:各地对“两山”理论的实践和探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赵建军:“两山”理论对各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执政者更有智慧担当。破坏环境求发展不行;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懒政思想也不行。要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就要统领全局、合理布局、科学谋划。

“两山”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阻碍,是制度建设与实施的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为“两山”理论实践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应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各地践行“两山”理论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首先,要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由国家牵头出台贯彻落实各项方案的意见,对各项生态文明制度方案进行深入解读,使全国上下都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促进认识再深化、工作再落实、行动再加快。

其次,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对接。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差异性,在践行“两山”理论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找到适合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要倒逼各方积极发挥作用。应该清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行政、技术、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参与和支持。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如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等,倒逼地方政府树立绿色发展观。要通过一些制度建设,如激励机制建设,推动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来参与、监督,让实践“两山”理论成为全民共同的事业追求。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