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7环境日特刊-实践案例·重庆、山东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住三峡边
谁不说俺家乡好
美丽之地两翼齐飞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不说俺家乡好
齐鲁人民绿水青山间品味幸福滋味
变清变美的孝妇河边,时尚“阿姨”们愉快地合影留念。董若义摄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王学鹏

春末夏初,行走在山东省淄博市孝妇河湿地公园,看天蓝云白,闻草木花香,赏鸟飞鱼跃,好不惬意。

“以前河水又脏又臭,这两年变化太大了,不仅水清了,河道拓宽了,两岸还收拾的这么漂亮,我们家里的房子都跟着增值不少呢,真是打心里高兴。小伙子,你说说,俺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孝妇河边,市民刘阿姨主动跟记者唠起家常,言语之间透着欢欣。

从曾经的“掩鼻而过”到如今的休闲胜地,从曾经的怨声载道到如今的发展引擎……孝妇河的变迁,正是山东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生态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的生动体现。

孝水澄清遗妇泽

阳坡绕翠近人家

在淄博,孝妇河被唤作“母亲河”。孝妇河流域润泽博山、淄川、张店、周村等6个区县,是淄博市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内人口最多的河流。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沿河垃圾日渐集聚、污水肆虐横流,导致河水水质不断恶化,严重的候河水黑臭黄浊、臭味熏天,村民都要“掩鼻而过”。孝妇河,成为市民的一大“心病”。

“污染严重的时候,别说下河游泳了,想到河边洗洗手都不敢,鱼虾都活不了。”小时候就生活在河边的王强对记者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核心要义是让老百姓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感获得感更强。空气混浊,河流污染,百姓何来幸福感?

为让百姓的美好回忆回到现实中,自2002年起,山东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探索出了一条“治用保”系统推进的流域治污路子。2010年底,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稳定恢复鱼类生长。2013年起,“治用保”治污体系向小流域延伸。2015年初,目标瞄准省控重点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淄博更是在2015年,制定了河流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孝妇河达到Ⅲ类水体标准的目标。决定用两年半时间,投资40亿元,全面改善孝妇河水环境质量,打造文昌湖、孝妇河、范阳河生态长廊。两年来,淄博已关闭取缔和搬迁的沿河污染企业达120家,封堵入河排污口228个,建设湿地4456亩。

目前,孝妇河水质目标已基本实现。通过对沿河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工程,建设生态河道、湿地公园,孝妇河两岸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片是音乐喷泉广场,到了晚上还有焰火表演,那边是游船码头、垂钓平台,听说以后还要建儿童游乐区,方便孩子们亲水娱乐。没有想到孝妇河还能水清鱼跃,以后孩子们又能下河游泳了。”在孝妇河湿地公园广场平台上,王强指着便民游乐设施对记者说。

变清变美的孝妇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如今,以孝妇河为核心的生态长廊建设,不仅显著改善了区域环境,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发展潜力,也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依托孝妇河流域逐渐凸显的生态优势,淄博市正规划建设孝妇河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集中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新业态,打造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的新支撑,同时也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在环境改善和产业提升双“引擎”的带动下,孝妇河周边地块也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升值潮。环境美了,房产值钱了,工作机会也多了,这让附近的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想到这里不仅环境越来越好,还将发展成为新城区,心里既高兴,又充满期待。以前不敢想,现在却超乎了想象。”王强乐呵呵地说。

满湖风皱碧琉璃

微子山前返照时

离开淄博孝妇河,乘舟犁浪,荡漾在山东省滕州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湖水清澈见底,芦苇随风飘荡,大片红荷初露“尖尖角”,不时有游船从身边交错驶过。

“你们是外地来旅游的吧?景色是不是特别美?”正当记者沉醉于湿地公园的诗情画意时,一同乘船的姑娘笑着打招呼。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刘兆琪姑娘是土生土长的滕州人,就住在湿地公园不远处的山脚下,可谓是微山湖环境改善的见证者,也是直接受益者。

地处湖区东岸的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湖,风光秀丽,生态资源独具特色。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变好,游客越来越多,已成为滕州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最响亮的“生态名片”。

“最早我记得这里只是一片滩涂地。”刘兆琪热情的向记者介绍,当时环境很差,尤其是湖水污染严重,几乎看不到鱼虾。现在好了,完全大变样,水清了,鱼多了,特别是八九月份红荷盛开,那才是真美!

湿地公园建起来后,附近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干上了餐饮和住宿。旺季的时候,就餐都得排号。生态好了,游客多了,村民们受益最大,钱包也鼓起来了。

微山湖嬗变的背后,是滕州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改善生态环境撬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深耕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滕州市环保局局长孔凡臣对记者说:“聚焦生态建设,滕州市着力在推进绿色发展上求突破,顺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让新一轮发展拥有更多的绿色竞争力。”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滕州市实施了界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新薛河(滕州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郭河流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和中水回用后续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净化河流水质。

当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逐渐凸显,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并驾齐驱,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微山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万人次,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湿地类生态旅游的精品和热点。2017年第一季度,公园游客人数同比增长6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5%。

生态旅游也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为农业、交通、商贸、餐饮、通讯、物流等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通过引导湖区农民退耕还湿,发展“鱼藕同池”等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已成为齐鲁人民的共识和实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