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绿色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化、人性化成上海道路设计目标
聚光杯环境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播
补齐短板 推进问责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化、人性化成上海道路设计目标
街道建设突出生态景观、慢行步道
 

◆本报记者蔡新华 实习记者徐璐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城市道路?或者宽阔笔直车流畅行,或者绿树成荫漫步其中,答案见仁见智。但城市道路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彰显城市气质的重要方面,各地对于城市道路建设也愈加重视。

根据《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生态化、环保化已成为上海城市道路设计发展的主要目标,要让市民推门看得见绿,散步走得近绿,休憩摸得着绿。

“落叶不扫”打造景观道路

有选择地清扫,对景观道路捡拾保洁

随着气温下降,又到了落叶纷纷的季节,路面上铺满落叶“地毯”,踩上去簌簌作响。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日前公布了29条落叶景观道路,涉及徐汇、长宁、普陀等9个区。本月下旬起,随着这些落叶景观道路进入最佳观赏期,“落叶不扫”的措施也将开始实施。

据悉,今年上海的落叶景观道路比去年多了11条,黄浦区思南路(建国中路至复兴中路)、静安区巨鹿路(富民路至常熟路)、长宁区番禺路(新华路至延安西路)等都是在听取市民建议后新加入的。

从2013年起,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开始尝试在部分道路上施行“落叶不扫”措施。这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让街区适合漫步”,这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人性化举措的生动体现。天气好的时候,前往落叶景观道路赏秋已成为不少市民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习惯。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评选落叶景观道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落叶不能影响所在道路畅通,且道路本身要有相当的宽度;第二,道路要配备足够的保洁能力;第三,落叶景观要符合所在道路的整体风格,不能格格不入;第四,在开展“落叶不扫”的时间内,相关道路栽种的树种要有一定的落叶量,色彩最好丰富些,能够保证景观效果。“落叶景观道路不求数量多,而是要精益求精。”

这位负责人强调,“落叶不扫”不是真的不扫,道路保洁要求不会降低,甚至还会加大保洁员的工作强度。保洁员要有选择地清扫落叶,只让人行道及下街沿(靠近人行道)的一部分覆盖落叶,从而不影响交通与出行安全,这相比一口气扫干净,要花费更多时间。为保证“纯粹”的落叶景观,保洁员每天会对景观道采取“捡拾保洁”,清除隐匿在落叶中的垃圾,确保没有沾污垃圾的落叶滞留路面,只留下干净的落叶供路人欣赏。同时,为确保落叶不隔夜,保洁员还需加强在夜间的清扫力度,让路人有“新鲜”的落叶可以欣赏。

此外,各相关单位还将根据天气变化等情况,灵活调整保留落叶的时间。如遇雨天、雾霾等特殊天气或城市重大活动保障,则将以行人通行安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为先,暂不保留落叶,对道路上的落叶进行全面清扫。

市民评选最美12条道路

注重安全、整洁和植物绿化

去年10月,《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发布,在编制之初,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就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公众征集城市道路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更愿意到访那些拥有人性化设计、充满活力和人气的道路。

“哪一条是你最喜爱的上海道路?”问卷将这个问题设置成一道开放式填空题。根据征集结果,衡山路、南京东路、武康路、甜爱路、南京西路、淮海路、大学路、新华路、苏家屯路、思南路、湖南路和复兴中路排在前12位。

“安全是道路最基本的属性。”《导则》编制项目负责人、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金山指出,如果道路过于拥挤、噪声大、治安不好、车速快,或者经常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的情况,都会给人营造一种不安全的感受。

在这12条道路中,大学路通过人行道退界空间统筹利用,为行人提供了宽敞的步行空间。苏家屯路的人行道路幅较宽,行车道较窄,道路两侧拥有开敞的视野和绿化界面,同样能给人安全的感觉。

景观是人们了解一条道路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在安全之外,道路整洁和良好的植物绿化也是人们喜爱一条道路的原因。著名的衡山路就拥有宜人的道路环境和景观,大量欧陆风格的公寓、花园别墅掩映在道路两旁法国梧桐浓荫中,颇具文艺气息。

武康路是一条长度仅1公里的景观休闲道路,已经成为上海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道路的高宽比对人的视觉感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徐汇区规土局景观风貌科科长戴炯玥说,武康路两旁的建筑多为2~5层高度的花园住宅和小型公寓,沿街建筑高度以8米~16米为主。而武康路的路幅宽度为15.2米,这样一来,道路高宽比就在1︰1左右。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1︰1左右的高宽比更能给人以天然的亲切感和安全感。

道路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区位,人们对于不同的道路也有不一样的需求和评价标准。如果是在居住社区附近,步行安全就被视作最关键的要素,其次是环境舒适度和设施多样性。而道路活力和设施多样被认为是衡量商业街区的重要因素。一条充满活力的道路,沿街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形成活跃的空间界面。比如,淮海中路沿街就有不同的店面尺度和功能业态,不同规模的零售、餐饮、文化等业态混合搭配。

未来街道强调以人为本

保存历史风貌区,形成社区特色,完善出行辅助功能

未来的街道是什么样?“构建人性化的街道,首先要转变对城市与道路的认知。”上海市规土局市政规划管理处处长胡晓忠表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道路被赋予多重功能。一条理想的道路,不仅仅是允许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还应该能够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融合绿色环保的生态建设和智慧科技的应用,增强城市魅力,激发城市活力。

未来的道路应当强调生态景观、慢行步道,而保存历史风貌区展现的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导则》提出,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整体性保护街巷网络和街坊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建筑、城市肌理、空间格局、绿化等要素。

除了特色道路,上海还拥有众多普通道路。《导则》认为,这些道路要形成社区特色。比如,对苏家屯路、抚顺路进行重新布局,邀请专业设计师、建筑师、大学师生等众筹创意,对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将鞍山新村的一角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和景观等为一体的社区景观道路。

《导则》鼓励居民参与到空间环境设计中,强化社区认同。社区道路鼓励使用色叶树和花木,按照“一街一树”种植,强化内部街道的识别性。

在人行道空间设计方面,《导则》建议人行道要进一步分区,形成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沿街建筑底层为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时,鼓励开放退界空间,与红线内人行道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步行通行区、设施带和建筑前区空间。

《导则》提出,未来的智慧街道还需要完善出行辅助功能,如提升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水平,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公交信息发布、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信息等。同时,智慧街道还需要增加以维护城市安全为主的监控分析,通过安全设施智能化关注弱势需求,设置信息交互系统,加强道路环境检测保护,促进智能感应并降低能耗。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