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博物君考证《海错图》
冬雪古韵之美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施舌是什么?海荔枝为何物?
博物君考证《海错图》

清代《海错图》里的鲎
蟳虎鱼会用计谋把蟳(梭子蟹)吃掉。
书名:《海错图笔记 贰》
作者: 张辰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王琳琳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跟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

《海错图笔记 贰》就是这样一本让人觉得有趣且在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的书。不仅书名本身就给人以好奇之感、有阅读的冲动,而且装帧设计十分精美,文章内容更是勾着人的好奇心,忍不住一篇篇读下去。

比如说,开篇的《西施舌》一文就问到,为何小小的贝肉,会冠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舌头之名?《海荔枝》一文中则问到,海荔枝是海里长毛的荔枝吗?它是谁扔进海里的红毛丹吗?诸如此类。

真正开始阅读,会更加深刻地领会《海错图笔记》轻松的文字风格,读起来没有太多负担感。每篇文章字数不多,3000字~5000字,还分成几个小标题,读来轻松。随时拿起随时放下,最适合缺乏大块时间的现代都市人了。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聂璜的画家绘制的一组海洋生物图谱。“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海错就是指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在当时,《海错图》就被称为一本奇书。在交通不方便、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几乎少之又少,可是聂璜却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绘了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300多种生物。虽然由于时代所限,书中绘制和记载的关于海洋生物的图谱、文字描述亦真亦假,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清朝雍正年间,太监苏培盛更是将其带入皇宫,深受历代皇帝喜爱。

谁也不知道聂璜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是聂璜的一种娱乐方式。古代人寻求乐趣的方式方法,虽然不如现代社会丰富,但也不少,比如文人雅士喜好赏菊、品茗、工笔字画等,多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范畴。难得有像聂璜这样,对海洋的奇闻轶事和风土人情感兴趣,站在了自然科学的队列中。

不难想象,在当时,聂璜的知音并不多。所以,在《海错图笔记》刚出第一本时,不少媒体就把作者张辰亮看作是“现代版聂璜”,称聂璜如果生活在现代,就不愁没有知音了。

作为微博有750多万粉丝、鼎鼎大名的“博物君”,张辰亮是一名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达人”,擅长用幽默的方式为网友鉴定物种,热衷园艺手作,尤其喜欢使用灵魂画作为粉丝答疑解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海错图》原著,对书中所画的生物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开始了他的考证过程。

翻古籍、查资料、读文章、跑现场,张辰亮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尽全力把书中描述的生物进行了考证,同时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把自己对《海错图》的考证过程、亲身经历描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亲近感和代入感。《海错图笔记》甫一出版,便赢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关注与欢迎。不少社交领域的达人纷纷推荐,其中不乏高晓松、马伯庸这样的媒体大V。大家都认为,这样一本融合现代科普乃至美食料理介绍,引经据典、论证纠错,接地气通俗易懂的书,实在是太好玩、太有趣了。马伯庸更是推荐说,“人有了好奇才想去探索世界,有了知识才能去了解世界”,《海错图笔记》兼具好奇之乐、知识之厚,开卷有趣亦有益。

不少人问张辰亮,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张辰亮的回答是,因为我从小就对自然感兴趣。之所以被时常问到,是因为按照国人对传统价值体系框架的理解,胸怀天下、济世为民的写作才被看作是“正经之道”,爱好自然、爱好花草往往被当成“不务正业”之举。

这不禁令我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短暂而宝贵的一生? 古往今来,很多哲人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在用煌煌百万字巨著讲述了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最后用一个名叫徐宏祖(即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著有《徐霞客笔记》)的人物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一个理想信念,所谓的王侯将相、兴衰起落、风云变幻、千秋霸业,都不如某件东西重要,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所以,去读《海错图笔记》吧,那是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一种向内的方式丰富自己人生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取开卷之益、知识之乐以及掩卷之后的启迪。

对 话

中国环境报:请介绍一下你的写作过程?

张辰亮:写作过程充满了乐趣,但也十分辛苦。比如,书中可能只是两句话,但是我要确认写得对不对,或者我需要查很多资料,把它们浓缩到一两句话中。而且《海错图》中动物和动物之间没有相关性,涉及很多领域,很多东西需要现学。但是确实好玩。

继去年推出《海错图笔记》后,前段时间又推出第二册。在内容上,第二册考证的物种比第一册更难一些。第一册,我先把自己会的、相对容易的生物考证了出来,第二册相对难一些。但正是因为难,所以考证的过程更曲折、也更好玩,故事也更多一些。

中国环境报:如何保证考证的正确性?

张辰亮:搜集各种渠道的资料,查阅古籍、阅读专业杂志、跟专业人士交流、上网等,还有就是问当地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必不可少,我去福建晋江的时候,都是卖海鲜的或研究海洋生物的,在交流或吃饭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还会让朋友帮我留意那些比较少见的海洋生物,到了当地再特意去看。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第一手资料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多么重要,所以,大海依然是我以后经常要去的地方。

中国环境报:您这种带有个人体验式的博物探索方式,可以被复制吗?如果对徘徊在博物学门口的爱好者说几句话,您会说什么?

张辰亮:喜欢博物学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复制的。我也是看书、搜集资料、去野外观察这几种。想要说的,首先就是多看书,现在好书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多去野外,野外能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