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对话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推进科技创新
开展污染源普查要压实基层责任
因地制宜利用和保护好自然资源
以人民为中心拓展环境监测工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民为中心拓展环境监测工作

 

◆李学辉 文莉 向恒平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环境监测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地缘监测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重点区域(流域)和其他区域(流域)、城市和农村的环境监测广度、深度和力度存在差别。

二是环境监测内容不充分。环境监测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不仅水、大气、噪声监测的内容待充实,而且土壤、生物、振动、辐射、固体废弃物等监测项目和方法也需要完善,能够对其全面进行监测和评价分析。

三是环境监测成果运用不充分。一方面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水平不充分的情况,出具的监测报告(材料)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环境监测数据未能很好地积累保存,未形成大数据开发利用。

为有效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使环境监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支撑,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平衡发展环境监测事业。改革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监测技术资源,平衡发展环境监测事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有序发展东部地区环境监测事业、强化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监测、完善城市环境监测的同时,借环保垂直管理改革东风,整合政府部门监测机构力量,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可采用PPP模式建设新型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地方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等形式,加快中西部地区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加大其他区域(流域)生态监测力度。

其次,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充实水、气、声监测工作内容,补齐监测参数和指标、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监测和精准监测,分析评价环境质量。增加土壤、生物、振动、辐射、固体废弃物等监测项目和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分析。填补光、热等物理监测方法标准空白,规范动植物监测指标、方法和标准,研定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完善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投入与组织管理,废止不适用的技术规范,制定适应环境监测活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规范。加强对环境监测方法的运用研究,尽快制定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或直升机、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确保程序合法、数据真实,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成果。监测单位要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数据的有效性,绘制反映监测工作全面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论精辟的监测报告。加快环境监测成果转化利用,支持环境执法,支撑环境决策、保障绿色发展。强化环境监测成果应用效果反馈情况的收集和分析,并进行成果利用绩效评价。进行顶层设计,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积累保存,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按照有关法规要求,通过互联网在线统一发布环境监测信息,并以公报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发布。

作者单位:李学辉、文莉,湖北省巴东县环境监测站;向恒平,湖北省秭归县环境监测站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