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环境管理-土壤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实现危废处置设施“全覆盖”
村里有个“垃圾银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全球土壤碳储量图
绿镜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有个“垃圾银行”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实现“互联网+垃圾分类减量+再生利用+新网工程”四网融合
 

◆本报记者王双瑾 肖颖 通讯员普毛毛

听到“垃圾银行”这个词,大家还有点陌生。但对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村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2017年以来,西安市长安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不仅取得了初步成效,分类处理垃圾攒积分、换日用品活动还深受群众喜爱。

“以前家里的垃圾,只要扔出自家门就行,现在可真是当成‘宝’。” 家住长安区东大街道水磨村的李红告诉记者,将垃圾分类后,将可回收垃圾贴上电子身份二维码,收集人员通过扫码,把积分存在“垃圾银行”里。积分够了就能到定点超市或商店中,兑换生活用品。

培养环境意识是关键

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增强群众环境意识,做好垃圾分类,长安区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印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两万册,发放宣传彩页1.8万余份,开展培训149次、文艺宣传8次等。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等方式,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长安区翁家寨村的翁春娥已经年过7旬,她说:“我自己丢了一辈子垃圾了,以前一股脑扔出去,没成想现在开始学习垃圾分类。”刚开始时,她还不习惯,觉得麻烦,几个月后已经养成习惯,她表示“按照要求丢垃圾能积分换生活用品,这种方式让环境干净卫生,应该支持。”

记者在长安区东大街道水磨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干净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等。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以前全村只有一个大垃圾箱,垃圾不分类都往里倒。现在分类处理后,菜叶、果皮等能沤肥的放入一个垃圾箱,不能利用的烂砖头、破瓷片等放入另外的垃圾箱。”

“互联网+垃圾分类”深入农村

将互联网、农村超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结合,通过垃圾换取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长安区10个街道58个村形成了“互联网+垃圾分类减量+再生利用+新网工程”4网融合的“垃圾银行”新模式。

截至目前,“垃圾银行”总积分达330万分,群众可兑换商品的价值约3.3万元,垃圾减量约1100立方米,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经第三方测评,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

同时,企业直接进村回收,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和让利了群众,提高了群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资金支持。为切实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长安区还发放补助资金255万元。区统筹办深入街、村督促检查20次,实行了周通报制度。定期邀请有机肥专家、学者对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一万套分类桶见证环境改善

长安区还探索出简单、易行的“二次四分法”标准,即由农户、保洁员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可腐烂垃圾、可卖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可腐烂垃圾和其他垃圾直接投入群众门口的家庭分类桶。对于可卖垃圾和有害垃圾,群众可按照“垃圾银行”的管理要求,进行家庭分类、适量积攒、打捆打包、粘贴电子身份码、分类投放,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动性。

村里将垃圾分类的办法、垃圾随地倾倒的危害、垃圾收集运输的要求等,都清楚地张贴在墙上,方便群众了解学习。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村民都能自觉将不同的垃圾按要求投入相应的垃圾箱,为垃圾分类处理开了好头。

受到垃圾分类的影响,村里对村容环境更加重视。位于长安区滦镇街道的翁家寨村,以葡萄种植为主要产业。为了避免修剪下来的葡萄枝乱堆乱放影响环境,村里专门购置了树枝粉碎机,将粉碎后的树枝再施入田地,既肥了田,也让村容村貌更整洁。

长安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制定出台了《西安市长安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截至目前,已在西安子午、黄良、滦镇、东大等10个街道58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已配备户用分类桶10113套、分类回收箱298个、分类清运车59辆;已建成一座阳光堆肥房、两座高温好氧堆肥坑。此外,两座智能高效防臭堆肥房正在施工建设,试点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