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
富了百姓 美了山川
14位专家共论清洁能源“新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了百姓 美了山川
——沿黄公路生态采风行纪实
图为沿黄公路榆林佳县段。 肖成摄
 

◆李涛 肖成 仵博 吕兆峰

陕西省沿黄公路北起府谷县墙头乡,南至华山脚下,全长828.5公里,沿途经过4市12县72个乡镇。沿黄公路还将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0条县乡公路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沿黄区域的交通“瓶颈”、完善和优化了陕北和关中东部地区的路网结构,是一条开放、便捷、高效之路,同时它又是一条生态、致富、旅游之路,对沿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沿黄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韩城 构建大水大绿发展格局

沿黄公路生态采风行的第一站是陕西省韩城市。

作为以能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城市,曾经脏兮兮的韩城竟也变得干净、美丽起来。近几年来,韩城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做大“绿”文章,做活“水”文章,用循环工业理念助推工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崛起”之路。

晚上7时,南湖公园的灯光秀吸引了众多游客。韩城市住建局工作人员王鹏说:“这里已经成为城市南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来南湖公园休闲锻炼。”

抓“绿”搞美化,引水润古城。韩城市规划实施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引黄入城济澽”百里水系建设工程和总面积1.5万亩的10个生态湖建设项目,投资50亿元的澽河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司马湖、南湖公园建成开放,东湖、北海公园建设工程已竣工,未来将形成10个湖泊、百里水系、万亩水面的生态画卷。投资逾12亿元,韩城市实施城市运动公园绿化、108国道绿化、城区街道拆墙透绿和新修道路绿化等工程,形成了“一路一特色”的绿化格局。

目前,韩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5.2%,城市绿化率达38.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3平方米。

为了改善环境,围绕生态环境治理,韩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铁腕治霾“1+8”暨20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生态环保“双百工程”(投资108亿元、建设107个项目)。2017年,全市淘汰燃煤锅炉652台,对6300余户实施“镇村气化”工程,淘汰黄标车175辆,安装油烟净化设备1496家,规范整合169家汽修企业,21座加油站完成3次油气回收治理,城市主干道、108国道机扫率达到95%。

2017年,韩城市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围绕铁腕治霾专项行动和20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不能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实施最高限额处罚。2017年,韩城市环境执法立案37件,收缴罚款逾700万元。

近年来,韩城开展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和森林城市的“五城联创”活动,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

两年来,韩城完善城镇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实施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修建、村道硬化、河道治理、村庄绿化亮化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7座村级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0个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风情浓郁的美丽乡村。

韩城市环保局负责人王宏说:“未来,韩城将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探索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新途径、新路子。”

延安 生态美景成了村民的致富经

沿黄路延安段起于延川县范家洼,沿黄河西岸布线,经延川、延长、宜川3县9乡镇,止于宜川县舌头岭,全长241公里。平整的沿黄观光路,让延安地区沿线一些原本偏僻闭塞的小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希望,村民有机会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能走进来,不仅方便了出行,更带来了致富的机会。

“这些年雨水多,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特别是沿黄公路通车后,农家乐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宜川县高柏乡羊家庄村村民郭香香高兴地说。沿黄观光路从羊家庄经过,郭香香将家里的7亩果树承包出去,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家乐。因为羊家庄村靠近壶口瀑布,节假日农家乐的客流量能达到300人(次)。

“一年收入有20多万元,原来我老公经常在外跑长途车,现在也辞职回来帮我打理生意。”郭香香说:“这几年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的生态环境改善很明显,村民也富了。”

目前,羊家庄村的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全乡、全县乃至延安市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2017年,延安加快山水田林湖生态保护试点工作,举行了全市山水林田湖项目开工仪式,中央及陕西省下拨资金9亿元,已下达县区7亿元。目前,已完成坡改梯1.2万亩、荒漠化治理5.8万亩、林草改良3.56万亩、防护林和水保林建设3.7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

同时,延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向社会公布了11条市级河流河长名单,加快推进延河综合治理,确定903个延河综合治理项目,已开工108个。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涉及4县区12个乡镇、街道办77个行政村,共争取资金2333万元,项目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程及农村环境宣传等。

从1978年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到1997年“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从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12年提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延安人抢抓机遇,以执着的“延安精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榆林 着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

沿黄观光路榆林段全长407.6公里,总投资26.2亿元,占全省沿黄观光路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的近一半。

近年来,榆林市将沿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确立了以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工作机制。

2016年,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了《榆林市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实施意见》,榆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强调,沿黄经济带建设要坚持“三大效益”“三个结合”和“三个提升”,即注重生态、经济、观赏效益,与扶贫攻坚、生态文化旅游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紧密结合,实现本土老化林种改造、新品种引进和林产品加工产值提升。

榆林市编制完成了《榆林市黄河沿线生态经济带林业建设实施方案(初稿)》,并结合《榆林市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实施方案》,提出了沿黄生态经济带“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实施重点,即在黄河西岸15公里范围内实施道路绿化、城镇村庄绿化、景区景点绿化、山体坡面绿化项目,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湿地,着力打造国家沿黄生态安全承载区、特色林业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在榆林市清涧县,60万亩红枣遍布沿黄路旁的河滩地。边庙墕村村民贺福向说:“以前运送红枣要走山后面的土路,骑三轮车得颠簸半个小时才能到镇上。沿黄观光公路通车后,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红枣出门就能装车运走。”运费低了,枣农的纯收入随之提高了。

2016年以来,榆林市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主要实施沿黄公路及公路沿线山体绿化、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景点绿化提升、红枣经济林改造,及海红果、核桃、油用牡丹、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等,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

同时,沿黄区域各县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主打“千年枣树王”的名片,清涧县解家沟镇两郎山生态休闲观光农林园区以水果采摘为主,带动52户贫困户脱贫。

2017年上半年,榆林市共实施“美丽乡村”工程87个,其中贫困村占35%。子洲县苗家坪镇何家沟村、董家湾村村等村庄依托“美丽乡村”工程,栽植葡萄、桃、杏、梨等经济林3万多株,发展庭园经济,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府谷 生态转型建设美丽乡村

府谷县是黄河入陕的第一县,被称为“秦源”。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神府煤田的开发,府谷这个原本贫瘠的地方一跃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但因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时曾多次强调。府谷县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运用系统化思维推进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沿黄公路的开通,也为这一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污染企业转身生态农产品加工

“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含钙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多酚类物质。”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董事长刘子贤一说起他酿的酒,就打开了话匣子。如果不是他自己介绍,谁能想到这位酿酒企业的老板以前竟然是一家污染企业的老总。

金属镁是府谷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刘子贤创办的府谷县聚金邦镁业有限责任公司,曾拥有职工590名,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在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刘子贤意识到金属镁产业不仅污染重,而且没有长远性发展。于是他决定调整企业生产结构,转污染矿产企业为环保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结合当地海红果这一特产,刘子贤成立了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并与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陕西科技大学联合成立海红果研发中心,开发出了海红果酒、海红果白兰地和浓缩海红果汁产品,年产量可以达到5000吨,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未来,海红果产业将逐步发展成生态绿色产业,在带动果农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通过上下产业链的运输、采摘、加工等环节,提供大量岗位,解决一大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刘子贤对海红果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改善农村环境打造生态旅游

沿黄公路的起点是府谷县墙头乡。因为正以特色农业为抓手,打造四个“四个千亩基地”,这里已经改称墙头农业园区。

借助“黄河入陕第一湾”的品牌和生态资源优势,墙头农业园区努力构建以黄河印象、特色农业、船工文化等为重点,以生态休闲、风情园区、农庄采摘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娱乐项目,让墙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

沿黄公路的建设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已初步显现。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党委书记李桂峰表示,沿黄公路通车后,府谷当地出产的海红果、西瓜、辣椒等农作物也能够卖到外地去,墙头农业园区将依托沿黄公路迎来跨越发展。

“2016年,我种了6亩西瓜,还有9亩花生、红薯、辣椒等其他杂粮和蔬菜,年收入有五六万元。”墙头村村民蔺海明说,“沿黄公路开通了,肯定能赚得更多。”

和蔺海明家类似,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辖区的农民,近几年大都有不小的变化,不少常年在外打工、做小生意的村民,纷纷放弃在外的营生回到家乡,重新走进田里,拿起农具精耕细作,并且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墙头乡立足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打造瓜菜基地。如今,墙头已经被打造成“农业强、园区美、环境好、生态优”的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除了墙头,府谷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将生态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紧密结合起来。截至目前,府谷县已经建成省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4个,建成市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27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