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编制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加快建立污染源普查人员队伍
推动跨区域执法 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雄安新区产业布局应择优育三产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制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高明豪 包存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良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环保规划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环保规划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约束人们生产生活行为,对人类活动进行时间与空间上合理安排的指导方案。因此,环保规划是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到2035年,要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然而,当前,必须认识到我国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仍然不高、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发展不足与发展过度导致的环境破坏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为此,笔者在回顾过去环保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环保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基本问题,就编制环保“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历史经验

20多年前,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就包含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0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规体系,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较好贯彻,环境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

“九五”期间,环保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却远未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01年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水平快速推进,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消耗急速增加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工程主义、技术至上”的传统环境管理的思路没有及时调整,难以适应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扩张的污染负荷与生态压力。因此,必须从过去的环保实践、环保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吸取经验教训,环境保护导向需要从问题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环境治理思路也需要从基础的坚守底线向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环境需求转变。

对比2010年远景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尽管环保的目标和内容不再完全相同,但思路转变的过程却有些相似。“九五”规划前后,是从被动应对形势严峻的环境污染,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打赢污染攻坚战的转变;2020年以后,将是进一步向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转变。因此,在政策转变和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充分参考历史,吸取经验教训。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为确保到2035年我国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笔者认为,编制“十四五”环保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需明确目标、内容与保障机制。

一是规划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设置方面,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管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等生态环保制度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在“十四五”结束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035年远景目标设置方面,要基本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等。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产品的同时,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加高效、低耗、可持续,使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二是规划内容。“十四五”时期需致力于将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顺应自然规律,着力防止破坏,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物尽其用。

具体来说,需要落实以下4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高效、低碳的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和资源利用体系;二是着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是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是保障机制。“十四五”环保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需着力于确保制度先行,建设合理高效的保障机制,实现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4方面建立保障机制:制度体系上,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系统;管理体系上,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监督体系上,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宣传体系上,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推广珍视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的理念。此外,还要协调制度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制度合力,建立完善持续改善环境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