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帝尧之都成为美丽之城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8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帝尧之都成为美丽之城
——山西临汾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治理污染的有效路径
临汾市副市长闫建国(中)检查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作。
被淘汰取缔的燃煤锅炉
临汾市市长刘予强(中)在尧都区督导控硫治污工作。
临汾市委书记岳普煜(左一)督察环保工作。
帝尧之都,美丽之城
 

◆核心提示

2017年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决定,即日起解除对山西省临汾市的限批。这一消息即刻在当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疯狂刷屏,而在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中,有欣慰和喜悦,但更多的是凝重和斗志。

不能忘记,2016年冬季,临汾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遭遇未曾有过的挑战,虽全市上下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部力气,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难遂人愿,雾霾天气频发的态势始终未能明显改观。

2017年1月19日,临汾市被环境保护部约谈,同时暂停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临汾发展被套上了“紧箍咒”,站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从限批到解限,历时11个月零10天,将近一年。这一年,历尽坎坷,颇多艰辛;这一年,初心不忘,矢志不渝;这一年,攻坚克难,万众一心……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临汾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下降,二氧化硫浓度从1月的31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1月的5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改善趋势。经过认真核查,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环境保护部正式解除对临汾市的限批。

1月19日,已然成为临汾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临近这天,临汾市多维度展示环境保护一年间凤凰涅槃、蜕变新生的艰辛经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再集结,再出发,向新的征程大步迈进!

直面问题,果断抉择

临汾,帝尧之都,中国源头,表里山河,锦绣如画。

但近年来焦化、钢铁、水泥、火电等重污染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燃烧散煤取暖、部分烟煤锅炉整治不到位等因素,给临汾这个小小的盆地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2016年冬,临汾市区雾霾天气频发,二氧化硫浓度值多时段出现超千现象,空气质量急剧恶化,问题严重程度始料不及。纵然全市上下齐心,全力以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但AQI、二氧化硫浓度值仍居高不下,收效甚微。2017年1月19日,环境保护部决定对临汾市约谈并实施区域限批。

这是临汾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暴露出临汾市沿袭固有的发展模式、粗放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鸿沟差距。换言之,临汾市的发展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历史关头。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十字路口,临汾,如何抉择?临汾,何去何从?

直面问题,知耻后勇。临汾市请来领导专家剖析原因、寻找根源、制定对策,市委、市政府决心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全力攻坚。

临汾市委书记岳普煜态度明确:“生态环境问题已是临汾现在的首要问题,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采取更加坚决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

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表示:“环境保护部的约谈、限批,是对临汾市发展方式的‘当头棒喝’,是要倒逼临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是要帮助临汾做足生态文章、建设生态强市。我们决不要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GDP,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临汾市的生态环境治理。2017年4月,省委书记骆惠宁到临汾市调研指导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时要求:“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铁腕治污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要在治污中再打一次攻坚战,闯出一个临汾品牌。”省长楼阳生在临汾市调研时明确指出:“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使绿色发展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临汾市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立市之本,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新审视以往工作,进一步围绕闯出环保“临汾品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科学施策,扎实推进,举全市之力打响了这场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

系统治理,探索路径

临汾市明确敲定了围绕“一个核心”、贯彻“八个理念”、强化“八条措施”、实施“八大工程”的一揽子环保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核心”。就是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瞄准山西省下达给临汾市的各项环境质量指标,特别是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指标,一项一项对照落实,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贯彻“八个理念”。就是积极探索并努力践行铁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产业治污、系统治污、联动治污、全民治污等“八个治污”理念,走出一条具有临汾特色的资源型地区生态治理、转型发展新路。

——强化“八条措施”。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厘清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53个市直有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强化问题整改,针对环境保护部约谈指出的问题,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制定了《关于环保部约谈暨全市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及36个配套整改方案,整改标准总体上严于国家要求;

强化机制建设,自上而下建立了组织领导、工作考核、督查督政、问题整改、网格监管、资金投入、区域治理、应急响应机制等工作机制,促进了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推进;

强化法规支撑,坚持从法规层面规范执法行为,把燃煤治理和燃放烟花爆竹治理等纳入市人大第一批立法计划;

强化执法力量,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临汾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临汾市公安交警支队环境监察大队和80人的辅助监管执法应急队伍,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强化网格监管,建立市县乡村4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力争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全方位、全覆盖推进环境治理;

强化智库建设,邀请2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召开环保论坛,聘请环科院柴发合教授等权威专家现场指导,邀请清华、北大的专家对临汾市环保工作提出意见,与南开大学专家团队以环保管家形式深度合作;

强化监测监控,建立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监控大数据平台,采取无人机、视频在线、移动走航车等方式,实施全方位、动态化监测监控。

——实施“八大工程”。把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将10个方面33项工作任务整合为“八大工程”,分三年扎实推进。

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程。主要对全市所有钢铁、焦化和平川县市区涉气工业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对所有“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目前,需深度治理的428家工业企业已完成292家,其余全部实施停产整治;604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

燃煤锅炉整治工程。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完成4403台燃煤锅炉整治任务。

清洁取暖改造工程。通过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推动市区155km2规划区“无煤化”、市区周边1500km2“清洁化”、1500km2以外区域“集约化”,共涉及群众40.3万户,分三年实施。目前完成改造19万余户,其中以临汾市区及周边重点区域为主的“一城三区”完成改造15.2万户,新增取暖面积2816万m2。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主要对市区155km2范围内123个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优先启动了影响环境质量的28个改造点。

扬尘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扬尘治理。目前市区建筑工地已全部落实“施工围挡、物料覆盖、车辆冲洗、洒水抑尘”等六个100%要求。部分施工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测扬尘污染情况。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行动,共拆除违建、整治乱搭乱建25.8万处668万m2,清理垃圾48.1万处162.3万吨,整治路域环境19208处,整治工矿企业和旅游景区6377处。

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主要对餐饮油烟、油品油气等进行治理。全市1649家餐饮店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设施,433家加油站进行了油气回收治理。

水土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启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地表水综合整治、土壤污染调查等工作。加快推行河长制,17个县市区、160个乡镇全部出台实施方案,全市127条河流全部分级分段确定河长。实施汾河、浍河、昕水河、鄂河、芝水河和州川河等6条重点河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6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工程。主要是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环保监测管理等工作。启动19个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总规模49公里,其中汾河市区段6个直排口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建立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监控大数据平台,采取无人机、视频在线、移动走航车等方式,加强监测监控。

综合施策,闯出品牌

——铁腕治污,传递“临汾决心”

临汾市始终保持对环境污染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出重拳、下狠手,对环境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对屡犯不改的企业坚决依法关停。全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123起(含环境交通违法行为),罚款7130.9万元,特别是对环境保护部通报的8户企业实施了2560万元的高限处罚。先后对604家“散、乱、污”企业进行取缔、关停和转产治理,对201名环境违法责任人予以行政拘留。对800多名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严肃追责,在全市形成强大震慑力。

——科学治污,亮出“临汾攻略”

临汾市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治污经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一般性治污向科学治污转变。

借鉴科学方法。组织专人赴北京昌平、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石家庄等地考察环保工作,学习先进治污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推广。

开展科学解析。与中国环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就污染物源问题,专门邀请中国环科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原副院长柴发合教授等权威专家来临汾现场指导,并开展6项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编制《生态环保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加强科学监管。委托河北先河环保科技公司建设精准化环境监控平台,建成90个微型监测站和3个小型空气站,购置移动监测走航车6辆,及时精准分析市区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启动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分析,推动环境监管的网格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精准治污,见证“临汾效率”

对七大类污染源进行系统全面的摸底排查,力求从源头厘清各项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贡献率。在查明底数的基础上,又相继建立起动态污染源清单、大气污染源清单和应急减排清单,对每一类污染源都出台与之配套的管控措施和管控要求。同时还对全域地表水排污情况进行排查,初步掌握了各类工业、生活排污口的分布、数量及浓度情况。

加强工业企业在线监测,实时监控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并通过控制企业用电量介入干预,监督工业企业错峰停限产执行情况;针对各个行业的排放绩效,出台差别化的管控措施;建立视频监控体系,对建筑工地实行实时监控;对机动车尾气开展专项整治。

——依法治污,彰显“临汾法制”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的积极实践中首位聚焦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环保立法,2017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临汾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2018年1月1日颁布实施《临汾市区燃煤污染规定》。

——产业治污,展示“临汾气魄”

严格落实钢铁煤炭去产能。封存炼钢高炉两座,压减炼钢产能170万吨;退出煤矿4座,压减煤炭产能390万吨。

重塑临汾工业体系,着力构建“4+6+N”工业体系。大力推进煤焦冶电等四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前沿产业。先后实施了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1+9”、华翔新兴产业园“1+19”、曲沃立恒精炼炉、安泽永鑫甲醇制丙烯、霍州亿能电器新能源汽车、汾西其亚240万吨氢氧化铝、华为(临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等一大批转型项目。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以旅游、物流、电商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10大旅游景区以及山西方略洋货码头、晋润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淘宝特色中国临汾馆等项目建设。

加快实现绿色出行。市区实现电动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全覆盖,新投放摩拜共享单车1万辆,并逐步推广纯电动出租车;7个平川县基本实现纯电动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全覆盖,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低碳。

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2017年临汾市一共举行了11场招商会,招来196个项目,总投资1467亿元,其中没有一个污染项目;整个经济运行在第三季度进入一个趋于合理的区间——GDP同比增长达到6.1%,工业增加值增长4.4%,投资增长3.6%,指标全部由负转正。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非煤产业还有装备制造业,都呈70%~80%的增幅。这两组数字充分证明,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作用已初显成效。

——系统治污,探索“临汾模式”

临汾市牢固树立系统治理思想,积极探索污染治理“235”一体化的“临汾模式”。

“2”,即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加快污染治理的同时,加大造林绿化、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西山地区7个县主体功能区建设。

“3”,即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同步整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各类污染防治并重,全面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5”,即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部门分工、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环保综合治理机制。全市企业、农村、学校、医院、三产、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积极行动,共同参与,初步形成“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源头防治”的工作局面,实现了从各自为政、分散治污向统筹兼顾、系统治污的历史性转变。

——联动治污,见证“临汾矩阵”

临汾市不断完善“大环保”工作格局,改变了以往由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促进市县之间、县区之间、部门之间的联防联动、协同作战,打造污染治理的“临汾矩阵”。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在全省市级层面首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常设环保议事机构,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职责及协作机制,为联动治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构建联动平台。完善平川地区7县市区一体化治理机制,建立各县市区联防联控、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联动响应机制。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内,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统一行动、联防联治,确保应对效果。

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加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环保权重,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环保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有效激发了全市上下抓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民治污,凝聚“临汾力量”

临汾市组织开展“晚报小记者·蓝天小卫士”活动,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在临汾日报、临汾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设立专栏专刊,跟踪报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多次组织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

开通微信“随手拍”、市长环保热线,畅通12369举报热线,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从全民参与到全民监督,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向环境污染宣战,营造“共防、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集中展示全民治污的“临汾力量”。

付出终得回报。一年来,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总体向好。特别是秋冬季攻坚行动以来的2017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39.6%,PM2.5浓度值同比下降39.0%,二氧化硫浓度值同比下降67.1%,3项主要指标降幅均创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考核的8个断面中,Ⅲ类水体比例为12.5%,劣Ⅴ类水体比例为37.5%,达到省考核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限批一年之后的今天,临汾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驶入正轨,然而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今后的征程中,临汾市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拓创新,勇往直前,誓将帝尧之都变成美丽之城!

撰稿:王小庚 摄影:王璟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