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扬帆起航护沧海
澳大利亚:庭院绿化蔚然成风
圣地亚哥预防暴雨污染可圈可点
“象牙卫士”在肯尼亚遇刺离世
大湄公河次区域积极推进 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地亚哥预防暴雨污染可圈可点
制定低环境影响发展战略,收集及处理注重细节
 

◆ 罗岳平 罗 彬

为减轻暴雨形成的水力冲击,同时预防暴雨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圣地亚哥市制定了低环境影响发展战略。收集分布在全市的典型案例,绘制成手册,向公众发布。引导市民前去参观,了解这些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同时鼓励推荐有代表性的案例,不断丰富管理实践。

初步统计,圣地亚哥市的暴雨缓冲及处理系统共八大类,且在不同街道都有两三个案例。比如生物滞留池,建在地势低洼处,池内的土壤是有机质、沙、砾石和蒙脱土等的混合填充。雨水从周围汇入,渗过土壤后,沉积物、飞灰和重金属等被截流,池内生长的植物和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群落还会进一步分解污染物。经过这种滞留池后,出水变得洁净,可直接排入附近溪沟中。

过滤沟是一条狭窄的渠道,位于停车坪的末端,渠底由砾石及土壤回填物等建筑而成,开有导流口。雨水汇入后,可临时储存积水,直至最后全部渗入地下集水系统。

Bioswales是浅的开放性渠道,看上去象干的河床,带有一定的坡度。一旦雨水汇入,沿着缓坡流动,既可防止剧烈的水力冲刷,又起到过滤净化效果。其内往往种植了本土植物,土壤中也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可以获得很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

建筑物屋顶可能积聚大量污染物。城市设计了4种从屋顶流下雨水的路径:一是在房屋低洼处建生物滞留池,收集雨水后过滤处理;二是沿墙壁铺设立管,收集雨水于储存池中,再导流到植物盆内,由生长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降解污染物;三是建屋顶花园,种植4000多种植物,既吸收雨水,又隔热、节能。雨水少时,回用中水灌溉植物;四是在建筑物周边进行绿化,茂密的植被吸收雨水,生长基质再发挥过滤和降解污染物的作用。

圣地亚哥市的暴雨收集和处理技术重在对细节的关注,其工作原理和建造工艺并不复杂,但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合理配比起过滤作用的土壤基质,使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良好,协同发挥降解污染物的作用,并且运行良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