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何这6家企业被撤销许可并停产?
资源有价意识倒逼企业转型
安徽为环保人才量身定“课”
汽车智能嗅觉解决方案发布
为何证后检查幸存企业寥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证后检查幸存企业寥寥?

 

◆刘潇艺

河北省开展的这一轮排污许可证后监督检查,分行业对已发证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其中,钢铁行业的证后检查成为重头戏:河北179家发证钢铁企业中,131家存在环境问题被通报,幸存者寥寥。

从通报的情况可以看出,被查处的企业中,大量都是抱着侥幸心理,在申领许可证时未如实申报,检查中发现企业现场的情况与申报内容不符,该上的设施未上,该报的设施未报等情形。

一方面,治污减排不仅仅是企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更是企业生存的现实需要。对企业而言,首次申领排污许可证,既没增加额外要求,也没加严排放标准,主要意义在于规范。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的过程,是摸清家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难得机会。

弄清自己排放了什么、排放了多少、怎么排放的、如何控制排放,这本就是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过去企业注意力集中在应付检查,现在则要自查流程工艺,自证守法,完善从过程到结果的环境守法完整证据链条,这是新时代环境保护新形势的新要求,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编造资料、不实申报,终是自欺欺人,也将错失发展良机。

另一方面,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之间的责任,政府对企业不再进行“家长式”和“保姆式”监督把关,本着诚信原则,通过承诺守法的方式,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在排污许可制度体系中,企业的环境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承诺守法、自主申报、自行举证、按证排污。企业承诺守法制,即以默认企业遵纪守法为管理前提,一旦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则通过从重处罚予以威慑。

然而,从河北这次证后监督检查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却还是“巨婴式”的企业。政策充分信任企业,将申领排污许可证的主动权交给企业,但仍有不少企业不自觉,动起了歪脑筋。多少企业口口声声“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却连许可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无法保证,更遑论后续的依证自主管理排污行为、自证守法、依法依证进行信息公开、排污许可证变更等。

因此,这次被通报的百余家企业,是自食苦果,也给其他企业敲了警钟。在企业无法自觉遵纪守法的现下,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必不可少,且应加大力度,只有使企业形成履行环境法律义务的自觉,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