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AI人工智能进入环境产业
环保产业将进入低估值时期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第五届绿金汇沙龙在上海举办,业内人士指出
环保产业将进入低估值时期
协同、专业才能平稳发展,协同融合还要警惕风险
 

◆本报记者崔煜晨

“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态度和反应非常现实,未来2年~3年,资本市场对于环保类上市公司或者拟上市公司的低估值将成为常态化,企业要适应这种短期内的低估值。”中金公司副总经理戚政韬在近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绿金汇沙龙上表示。

据了解,本届沙龙以“2018年环保产业趋势前瞻”为主题,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还与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和谨咨询)联合发布了行业发展前瞻性报告《2018 生态环保行业大势》。

资本热潮减退

行业从轰轰烈烈的环保建设转入日渐平淡的常态投入,低估值将成常态化

前两年,环保市场热度高涨,产业融合不断加强,跨界正在成为趋势。彼时,PPP模式如火如荼,不少基建类大型国企、央企进入;近两年,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普及应用,“互联网+”概念再起,有的互联网企业也看好环保行业。

现在,葛洲坝、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都进入环保行业,带来资本或与资本密切相关,将在行业有大手笔、大动作。中环联理事长张益认为,目前资本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已经大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

“跑马圈地之后,应警惕风险。”他认为,今年不少环保公司的年报显示亏损率较高,特别是前几年大批量拿项目的公司。产业链较长、业务范围较杂的企业、没有创新的企业、以及盲目跟风的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

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总经理李向群也认为,目前环保行业竞争激烈,平均净利润增速可能下降。同时,行业逐渐得到规范,PPP等模式也更加注重防范风险。行业正在从轰轰烈烈的环保建设转入日渐平淡的常态投入。

那么,“渐退”之势逐渐显现,行业将面临哪些变化?

戚政韬对此表示,低估值将成产业常态化,但在行业规范后,环保企业的估值将向上提高,特别是运营类企业的估值将有所提高,但不会回到前两年四五十倍估值的水平了。

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环保类上市公司特别是龙头企业有一波急跌。“站在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这传达出行业已经过了狂飙的阶段,市场预期已经有所降低。从环保企业家角度来看,对资本市场的预期一定不能过高,要适应平稳中增长的态势,回归到经营企业的本质。”戚政韬说。

作为跨界者,知合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亚超也希望看到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不要因个别环保企业存在的风险和不稳定的经营状况,让资本市场对行业产生质疑,导致环保企业整体的市盈率下降。

协同融合趋势正在显现

加速与金融融合,不同领域的企业协同作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行业正在显现协同和融合的趋势,产融结合越来越重要。”王亚超表示。

李向群分析认为,2018年将是“大融”元年,在国家层面已经显现。生态环境部组建,将原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与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污染防治职责整合在一起,加强了统一管理,体现了部门融合。

国家层面释放了明确信号,产业的融合正在加强。李向群认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将从对立面走向融合,环保企业加速奔赴资本市场与金融融合,同时,企业间跨界联合形成平衡生态或将开始尝试。

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方面,近年来趋势非常明显,金融政策、市场等成为环保行业近年来发展的助力器。一方面,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李向群预估,在金融的助推下,今年仍将有不少环保企业A股上市。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也在帮助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王亚超表示,此前不少环境治理项目面临支付难度大、付费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现在衍生出很多金融产品,对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手段,产融协同也将帮助行业逐渐走向规范的道路。

在产业融合方面,目前跨界联动的案例不少。例如,知合环境正在与华夏幸福联动,进行相关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如产业周边的县域环境需求等。

首创股份水环境治理业务与万科集团土地与房产开发业务的“水地联动”战略合作,创建水土共同修复治理的新型商业模式。此外,首创“生态+”战略正在打造成科技型、智慧型、服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双方还将共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环保业务。

“过去不少环保企业单纯地做污染治理,现在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业主,其诉求更加多元化,希望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范围的服务,项目倾向于整体的生态治理和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企业协同作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将水体、土壤治理等与周边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模式。”王亚超说。

李向群也更想看到,未来环保行业可以与地产、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进行区域综合性生态开发,形成“环境+产业”的模式。

政府对行业规范更重视

有看家本领和造血功能的企业被看好,危废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然吹响号角,将演变成经济发展转型攻坚战,2018年也将成为“攻坚”之年。

在这一年中,什么样的环保企业可以适应环保政策的高压,以及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渐退之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张益介绍说,国外有不少环保企业历史悠久,甚至是百年老店,而前一段时间国内不少企业比较浮躁。他建议,环保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求大、求多。同时,产业链不宜过长。

“特别是正在创业的中小环保企业,要脚踏实地,不能忽略看家本领。”张益认为,小而美的企业也是环保行业一道风景线。

近一段时间,各地清退了很多不规范的PPP项目,这一模式从以前的大包大揽走向了规范化,说明政府对行业规范更加重视。对此,王亚超认为,未来规范的环保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戚政韬按照资本市场的稳定估值认为,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的企业更有发展潜力。而在细分行业方面,他对危废行业企业更关注。“我国目前的危废处置需求量大,行业发展前景好。”

王亚超同样看好危废行业,他表示,危废行业集中度较低,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行业机遇较大。有专业机构去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危废行业寡头垄断局面尚未形成,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国内危废十大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6.8%。

“这一行业在3年~5年内将进入整合期,之后的发展趋势可以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行业只有二三十家企业存在,每家企业具有30万吨~50万吨的处理能力,但这些企业的产业链较为完善,可以处理多种危废品种。”王亚超说。

他还根据行业门槛的高低,按照市政、生态和工划分环保市场。“虽然市政领域收益相对稳定,但门槛太低,主要依靠资源竞争。相对而言,工业领域的技术门槛高,不是任何一家跨界企业都能进入的,加之商业模式清晰,更有利于环保企业深耕。”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