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贵阳市回应“马上整改”
江西一些地市污染反弹问题突出
河北多名省领导一线督导整改
“湿地是在保护中长大的”
图片新闻
黑龙江省环保厅约谈督促落实责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地是在保护中长大的”
——记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本报记者李莉 范晓黎

今年2月以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现身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毛嘴核心区。保护区内湿地物种资源丰富,据观测,鸟类种数由2012年147种增加到2017年201种,鸟类种群较5年前增加30%以上。在湿地保护区杨毛嘴核心区,栖息越冬的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还有东方白鹳、白枕鹤、白琵鹭、小天鹅、鸳鸯等,同时还首次记录到斑头秋沙鸭。

规划先行建章立制

“泗洪洪泽湖湿地是在保护中长大的。”据介绍,十多年前,湿地周边乡镇的农民围湖养鱼、养蟹,发展了经济,却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2001年11月,泗洪洪泽湖湿地成为江苏省级自然保护区,当时面积为35万亩。2006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后,以植被恢复为主,禁止一切人为建筑及滥捕、偷猎行为。

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先后编制了《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规划(2014—2020年)》等。

在科学规划引领下,保护区管理处着力推进退渔还湿、生态修复、科研宣教、巡查管护、基础建设等工作,先后建设了科研监测中心、气象站与集大气、水文、水质、生物等自动监测于一体的全天候生态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数字移动技术,形成了传统巡查与现代监控相结合的动态监管网络。

目前,保护区内的芦苇、荷花、荻草、野菱和芡实等野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水质显著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浮游植物198种、浮游动物91种、高等植物336种、底栖动物61种、鱼类68种、鸟类201种,湿地总面积达49365公顷(74万多亩)。

退渔还湿修复生态

为保护洪泽湖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洪泽湖水质状况,根据年度退渔还湿工程实施方案,近年来,保护区累计退渔还湿、生态修复10万余亩。

保护区管理处近年来还开创性地建立了“7+1”共建机制,分别与7个乡镇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签订珍禽鸟类保护及生态恢复共建协议,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环湿地的7个乡镇都成立了爱鸟协会,会员超过200人。

2016年,保护区管理处与泗洪县政府联合建立了泗洪洪泽湖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泗洪洪泽湖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湿地保护工作政策举措和重大事项决策部署,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和阶段性工作计划。

完好的生态系统和广袤的区域面积,为鸟类的繁衍、栖息提供了理想场所,近几年,这里不但发现了东方白鹳、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等一些濒危、珍稀鸟类,而且每年冬季来洪泽湖越冬的天鹅达200多只。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处会同泗洪县人民政府,充分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探索“生态+”共赢新模式,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产业,真正实现了湿地增色、农户增收。

泗洪人把洪泽湖湿地称为洪泽湖的“绿心”,以湿地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推动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产业,科学发展沿湖地区农家乐、渔家乐项目,真正把生态旅游做成支柱产业、致富产业。

此外,保护区管理处注重构建科研平台,先后与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湿地典型区位建立网格化监测样点,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及鸟类资源调查;与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湿地资源利用等课题研究。

保护区管理处在恢复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出版了《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利用湿地博物馆、湿地植物馆、洪泽湖鱼类馆等设施作为公众了解湿地、感受生物多样性的良好平台;每年与周边社区群众共同开展湿地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活动,普及科普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