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8上海书展今日开幕
热播的“攻略”圈粉的非遗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
用环保书写家国情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播的“攻略”圈粉的非遗

打铁花
绒花
缂丝
 

◆本报记者王琳琳

这个夏天,最热的影视作品莫过于古装剧《延禧攻略》了。一方面,这与同期影视作品低迷以及观众对此剧的期待值偏低有关;另一方面,《延禧攻略》确实展现出了更加贴合历史的改编以及庄重大气、简约细腻的美感,点燃了暑期档荧屏。

尤其是剧中出现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从昆曲到刺绣,从通草绒花配饰到打树花等,不一而足。随着剧情的热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网友广泛热烈的讨论,圈粉无数。不少网友调侃,没想到还有看于正剧,了解非遗的一天。

1

与于正以往的作品相比,《延禧攻略》的服化道十分出彩,服饰妆容乃至道具布景都活脱脱像是从清朝画像上走出来的一样。

剧中,上至皇后、下至宫女大致都做到了一耳戴三钳,而且戴的都是当时宫中女子流行的式样。据载,历史上乾隆尤为看重“一耳三钳”,从乾隆四十年直到清末一直遵守着这一习俗。

剧中嫔妃们还有一个标志性打扮——两把头,这是乾隆年间的代表性发式。妆容上,剧情也尽量还原历史,没有以往清一色的韩式平眉,而是变成了弯眉挑眉,唇妆也是未涂满的状态。

布景上,《延禧攻略》也突出了皇家的庄重与森严,讲究对称结构,同时体现出了那个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

剧中皇帝的寝宫养心殿,正殿陈设以皇家的黄色为主,铺五爪青龙地毯,画饰多用梅、兰、松、竹、菊,西暖阁陈表大量御笔书法以昭示来兹,体现了皇家威严和乾隆勤政爱民的执政理念。众所周知,清代因马背上得天下,注重骑射,剧组因此启用了大量书籍环抱一椅、一弓、一剑,体现了乾隆能文善武的一面。

除了作为点缀与布景呈现,《延禧攻略》的服化道还与人物塑造结合在一起,有力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例如剧中母仪天下,与皇帝感情甚好的富察皇后,其居住的寝宫长春宫,以“玉”为主基调,搭配酒红色万字纹墙纸,明黄色幔帐、流苏等将场景的大色调锁定,将其“端庄温婉”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反派角色”高贵妃,性格嚣张跋扈、争强好胜。因此,剧中其居住的储秀宫设计得极尽张扬之能事:充满乾清元素的鎏金珐琅瓷瓶、琉璃灯罩、暗花罗帐、万字纹雕花,还有大面积的通景画实体结合、木质月洞隔断、墨绿酒红的撞色,加上描金线的勾勒点缀,都在不失华贵的同时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

2

当然,《延禧攻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剧中那些无处不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小到服装造型上的点翠、烧蓝、通草、绒花,大到昆曲、刺绣、打铁花等传统文化元素,“非遗”体现在剧中的细节里。

女主角魏璎珞,其初入宫的人设是绣坊的一名绣女。在入宫考核、助友人完成绣品、为皇后绣制凤袍等一系列的故事中,用大篇幅、多细节展示了“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盘绳绣、珠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包含其中。

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在剧中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其构图、用料、针法都有固定程式和规范。绣的方法上讲究慢工出细活,绣品需平、光、齐、韵、和、顺、细、密;图案精细秀丽、形象逼真,内容上要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据悉,《延禧攻略》剧组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衣服,所以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个个都是工艺考究。同时,剧组也参考史料,对服饰与装饰进行了等级上的分类,使作品中的人物单单从外观上,便可看出性格特点及在宫中的地位。

再比如,剧中的高贵妃,擅长昆曲,也总能通过“如怨如慕、如泣如慕”的表演讨得皇帝欢心。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昆剧折子戏最盛。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因此,剧中出现擅长昆曲的后妃,并不稀奇。扮演高贵妃的演员谭卓,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好这一人设,不仅持续半个月承受二十多斤戏服的重压,在高温的天气中辛苦训练昆曲,而且在说话方式上也“借鉴”了昆曲的腔调和咬字,十分特别,让人印象十足,话题度极高。

3

《延禧攻略》的热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史实的尊重。剧中第一集出现的选秀情节,女主推荐蛮横的候选秀女使用“步步生莲”以便脱颖而出,结果引发皇上震怒。这个典故出自《清稗类钞》中记载高宗斥秀女一则:高宗尝选秀女,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推问。有一女雕鞋底作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上怒,遽令内监逐之。

当然,热播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合理运用。制片人于正在微博中表示,“我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

据说,仅《延禧攻略》前期筹备阶段,于正就花了5个月时间,此外,还带领团队探访了江浙一带做传统手工艺的民间艺人,参观考察了多家博物馆,花了不少心思。单是高贵妃宫内那座岫玉雕花背景墙,制作起来就耗时两个月,是剧组为了贴合清朝广泛使用岫玉的风貌,找来传统手工艺家专门制作的。

这种踏踏实实的创作态度,也给当下的影视制作提供了一个警醒。影视剧虽然是艺术加工的产物,但仍要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最终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此外,这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传统文化应积极与影视节目等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利用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进行集中有效地展现。近年来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博物奇妙夜》等文化类节目,就证明了口碑和热度可以双赢,这不仅给传统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升着节目的品质。

绒花

剧情:由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温文尔雅,身居六宫之主却不喜奢华、低调节俭,《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富察皇后平日“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以此来敦促宫中后妃节俭为本。因此,剧中秦岚的装扮多是佩戴两把绒花,并无其他金银首饰。

百科

绒花是头饰的一种,始于唐朝,谐音“荣华”,历史十分悠久,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相传绒花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禧攻略》中后妃们佩戴的绒花,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留存的实物纯手工制作而成,配色明亮鲜艳,花瓣末端颜色微妙渐变,十分精致。

缂丝

剧情:作为从宋朝以来皇家的御用织物之一,缂丝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延禧攻略》的服装中大量运用了缂丝。剧中娘娘们手中拿的团扇,也是由缂丝制作的。如太后所握团扇仿制了清朝纱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高贵妃所用之扇则仿制了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百科

缂丝,又叫刻丝,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丝织品。其特色是纬线并不横贯全幅,而仅在需要处与经线交织,称为“通经断纬”法。其成品正反两面如一,在不同色彩的轮廓之间并不相连,凭空背光观察可见点点孔隙,有如以刀镂刻而成。2009年,“缂丝织造技艺”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铁花

剧情:《延禧攻略》第32集,自皇后(秦岚饰)流产昏迷后,高贵妃愈加得意,为了取悦太后,精心准备了一个名叫“万紫千红”的节目,希望再出风头,讨得太后欢心。剧中,高贵妃引用李白称赞其秋夜冶炼胜景的诗句夸赞这一古老技法,“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百科

剧中所说的“万紫千红”,在现实中被称为“打铁花”,又叫“打树花”,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还原这一古老技艺,剧组千里迢迢请来吴桥县的乾龙匠人参与电视剧拍摄。匠人们不辞辛苦反复拍摄,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其中一位老匠人说,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这个文化也消失了。这项手艺年轻人没人爱学,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