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环境管理-土壤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了金刚钻 做好“修复”活
北京推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图片新闻
从“零散推进”到“整区域推进”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零散推进”到“整区域推进”
2020年上海居民区将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徐璐

分区域逐步全面推进

上海市政府日前宣布,到2020年底,上海要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实际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为2万多吨/日,要想实现2020年的目标,上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要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上海将改变过去生活垃圾产生源头“零散推进”的方式,在原来一个小区、一个单位分头推进的基础上,实施整街镇或整行政区的全面推进方式。

今年,上海的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6个区将率先实行整区域推进,实现居民家庭“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也就是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

2019年,黄浦、徐汇、普陀、闵行、嘉定、金山6个区实行整区域推进。2020年,上海全面实现整区域推进。期间,暂未实施整区域推进的区,将至少选取两个街镇推进。对率先实现整区域年度达标目标的区,政府将给予扶持政策,对达到年度目标的给予持续性鼓励。

构建完整、规模化的收集运输处置管理链

相比社区,单位的生活垃圾将实施更严格的分类制度。今年,上海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等各类单位要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原先,上海的垃圾分类存在一种怪现象,即源头分类了,转运和处置环节却不分类,垃圾混装混运混处,这样的分类相当于“白忙活”。

据了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中端转运和末端处置设施能力的不足。上海目前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为两万多吨/日,其中,实际投运的焚烧能力约1.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约3000多吨/日。以此计算,上海实际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为2020年目标能力的七成左右。

上海正积极面对这一痛点。《行动计划》要求构建既完整又具有规模化的收集运输处置管理链,从而实现“全程分类”。

具体来说,上海将用3年彻底打好“全程分类”的硬件基础:即改造1.7万余座分类垃圾箱房;规范配置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改造41座大型中转设施,实现分类中转功能;建设8000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形成可回收物点、站、场的回收体系;在末端形成充足的处置能力,使上海日均能资源化利用7000吨湿垃圾,综合处理3.28万吨垃圾。

精细化管理与全社会参与必不可少

硬件设施构筑好后,就能对生活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行动计划》明确,上海日均干垃圾末端处理量的上限要从2018年的2.14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81万吨。这意味着上海将用3年把干垃圾的末端处理量至少缩减掉15.4%。

据分析,少掉的“干垃圾”,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原本混在干垃圾中、未被分类出来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上海湿垃圾分类处理量将从2018年的348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6300吨/日以上,足足增加八成;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将从2018年的66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1100吨/日以上,增加2/3。

上海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把垃圾分类纳入社会管理,通过基层党组织、居委、业委、物业、志愿者组织形成“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积极落实居住区、单位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同时注重广泛组织发动,形成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广泛知晓、普遍参与的社会氛围。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