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核与辐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铁军确保首都辐射环境安全
解决专业问题 促进学科发展
中核集团第四届科普开放周活动启动
宿迁环保公安联合检查辐射安全
“山竹”来袭,核电站缘何能安然无恙?
桐乡环保局派员参加嘉兴市 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坚持关口前移,全面加强辐射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工作
打造铁军确保首都辐射环境安全

图为放废中心组织的辐射应急演练现场。 王培摄
图为检验性拉动演练和考评现场。 王培摄
 

◆本报记者 赵娜

“你好,我是北京市环保局放废中心的,我叫张晓娜,这是我的监督员证,请您配合一下我们的现场检查。”北京市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放废中心”)的张晓娜每次出现场时,都这样作一番自我介绍。

作为一名辐射安全监督员,张晓娜每天的工作是检查各类具有危险的辐射工作场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样的工作既神秘又严肃。爱美的张晓娜每天上岗前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既漂亮又利索,她说这样才能提起百倍精神投入工作。像张晓娜一样的辐射安全监督员还有不少,他们用辛勤的付出和默默的守护,保障着首都的辐射环境安全。

1 加强应急准备,严阵以待

“北京市环保局坚持关口前移,突出预防式管理思想,提前做好充足的辐射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工作。”北京市环保局辐射处负责人说。

6月25日~8月7日,北京市环保局组织辐射中心和放废中心组成考评组,对17个区环保局辐射应急工作进行了检验性拉动演练和现场考评。放废中心负责人说:“演练考评检验了各区辐射应急能力,促进了应急工作的提升。我们的演练不是花架子,采取实兵、实装、实源的形式,提升了各区辐射应急人员应对真实情况的辐射环境监测应急能力,锻炼了心理素质。”

8月,北京市环保局辐射处、放废中心会同市相关单位、部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协和医院、朝阳医院、北医三院及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辐射安全和应急准备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辐射中心针对北京市各区和核设施单位及周边的电离、电磁自动站和数据汇总中心进行了全面的现场巡检。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辐射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为保障所有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行,数据传输准确高效。

此外,放废中心和辐射中心对辐射环境应急车辆、仪器设备、车载云台和单兵装备进行了全面维护保养;组织应急分队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桌面推演,使每名队员熟悉预案程序及处置流程,确保突发事件时能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有效应对、科学处置。

2 保持工作热情,坚守己任

放废中心技术科科长杜炳贵工作已有38年,经过部队的历练,转业干辐射工作也有14个年头了。作为放废中心的老同志,还有4年就要退休的他,仍然发扬着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急难险重的任务都争着上。他说:“工作起来我觉得很快乐很充实,应急工作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北京市环保局原辐射处调研员张邯生,虽已被调到监察总队任职,但仍站好关键一班岗,上好传帮带一堂课,带领辐射处年轻同志高宇参加辐射应急相关准备工作。

张邯生介绍说,他们自我加压,加大备勤力量并增加人数,以便应急期间进行支援,从“值一备一”模式扩充成“值一备一补一”新模式。

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辐射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细致严谨、认真踏实,仔细核查数据行,加强沟通研判,确保了监测数据准确无误,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

辐射中心负责人表示,辐射中心自动监测站有专人24小时值守。若出现数据异常情况,会立即按程序上报市环保局辐射处,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和系统提醒,当好辐射监测“侦察兵”。

北京市环保局筑牢“身处首都无小事,时时处处抓应急”的理念,把抓好首都辐射应急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核与辐射应急工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有着良好的应对机制,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3 提升应急水平,创新发展

从硬件上来讲,近年来放废中心和辐射中心不断提升应急装备水平。放废中心每个人都配备有辐射监测报警仪器,既能保障自身安全,也能起到初步判断作用。购置了耐辐射应急处置机器人,可以在高辐射环境里长时间工作。放废中心负责人说:“这种先进的设备,我们是国内环保系统第一家购置的,已经在多次应急演习中使用,形成了战斗力。此外,拟购置辐射监测无人机、伽马相机等,可以远距离监测成像,提升对放射源的迅速搜巡能力。”

在人员方面,放废中心和辐射中心鼓励业务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打牢业务基础,提升应急能力。

辐射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辐射中心一直在加强能力建设,目前不仅“软硬件”建设均处在全国前列,自动监测数据准确率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

核与辐射专业比较特殊,核应用单位及科研院所是核与辐射应急工作的主体和重点,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联动网络才能确保首都辐射安全万无一失。“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探索首都辐射环境应急新模式。集合原子能院、清华核研院、核工业研究院等社会力量,努力推动‘首都核与辐射应急联盟’建设。”辐射中心负责人说道。

此外,通过多年应急演练和实战,也培养出新一批年轻应急人员,发扬了传帮带精神,很多年轻同志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