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若义 殷壮 杨凯 王勇
“清明风动桃花开,湖岸柳堤踏青来”。近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水坡涯村的莲花湖生态园里,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以前这一块区域属于典型的‘脏、乱、差’,后来村里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引进千亩黄桃种植项目,对区域内的道路、河道、荒地进行整治、修缮,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一跃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水坡涯村党支部书记陈克刚感慨地说。
水坡涯村的改变,是汶上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借力引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生动实践。
“垃圾坑”变成“聚宝盆”
“村西边有条泉河,村东边有条新泉河,小时候我们还经常下河游泳抓鱼。”汶上街道北坡村村民王目春回忆道。
那时,为了预防水患,村里修建了许多泄洪沟、防洪坑。后来,随着河流改道及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坑塘、沟渠慢慢被废弃。“全村废弃坑塘面积有50余亩,都成了垃圾坑和臭水沟,一到夏天,蚊虫肆虐、臭气熏天,村民苦不堪言。”北坡村党委书记杨春花回忆说。
“能不能把这些坑塘承包出去,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治理,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杨春花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此后,经过考察调研,北坡村引进了锦鲤养殖项目,投资120万元对村内面积最大的13.6亩荒坑废塘进行整治提升。2023年,项目投放鱼苗120万尾,年产值达50余万元。
目前,北坡村坑塘已经达成了进一步承包的协议,对周边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臭水坑”成了“聚宝盆”,也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让无用变有用,才能实现长效治理。”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介绍说,近年来,汶上县一方面积极推动废弃坑塘承包利用,一方面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打造生态景观,赋予废弃坑塘新的价值,实现治理提质增效。
2023年,汶上县整治坑塘80余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50处,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好生态。
垃圾分类分出新时尚
“以前农村的垃圾,今天清了明天堆,根本没清完的时候。自从推行垃圾分类后,村里的垃圾堆不见了,自家的院子也干净了,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谈起村子的现状,路桥村村民于胜树喜笑颜开。
“我们从村民日常习惯和简单认知出发,采用‘两次四分’法对垃圾进行分类。”汶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洪磊介绍,目前,汶上县在村公共区域设置有“四分类”垃圾大桶,村民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大类标准,对自家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后,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再按照“能埋的”可腐烂垃圾、“能卖的”可回收垃圾、“能烧的”生活垃圾、“有害的”有毒垃圾4种类别进行二次细分,有效解决了分类不准的问题。
分类之后的垃圾怎么处理?“通过全自动生产线,把菜叶、秸秆、枯枝等有机垃圾搅碎,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生物酶进行发酵堆肥,最终形成有机肥。这种氮磷钾含量很高、适合蔬菜瓜果的肥料,市场销售前景很乐观。”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负责人王帅帅介绍说。
目前,汶上县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农村垃圾中转站两处,资源化利用站4处,配置垃圾转运车80余辆,户用分类桶一万余只,现有专职农村环卫保洁员1700余人,兼职垃圾分类分拣员100余人,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垃圾减量率达到25%。
信用积分养出好习惯
“你这么多积分还不换啊?”“不着急,我看积分超市里新上了空气炸锅,再加把劲下个月就能换了。”近日,在汶上县莲花湖村积分超市里,超市管理员笑着和村民于同玉打趣道。
据了解,汶上县推出信用积分兑换制度,通过给村民办理信用存折、建立村民积分档案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莲花湖村党委书记吕秀英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实行的是正负积分制度,每家每户都有一张“信用存折”,村里将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百姓宣讲等村级事务纳入积分项目,建立了“一户一存折、一日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的工作机制,统一由积分管理委员会、积分监督员和“积分超市”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继广介绍:“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信用积分+精神激励+物质鼓励的治理模式,让‘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让‘小存折’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
目前,汶上县已经编制完成《汶上县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将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公民道德纳入居民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中。按照“基础分值-减分分值+加分分值”计算村民信用得分,每年度评定信用等级,通过广播、公开栏宣传、发放喜报、颁发证书等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村民进行表扬,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免缴水费物业费、补贴养老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真正实现“物质上有礼、精神上有价”。